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文章详情

当我成为我自己的解药 | 对话疾病

转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2025-07-17 18:41:36

对话疾病

 尊重生命的故事  

十五岁的浯延(化名)是一位热爱生命、热爱写作的女孩。今年,她不幸确诊为罕见的Wilson病,导致肝损伤、神经系统损伤和肝功能衰竭。华山医院王正昕教授团队冒着极大风险救下了生命垂危的她。康复期间,她将这段生死之旅凝于笔端,以文字的微光重新点亮生命的航程。

当我成为我自己的解药

文 / 浯延

一个始于铜离子的梦

我叫夏殇璃,一名Wilson病患者。

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又称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ATP7B基因突变引起。该基因负责编码铜转运蛋白,突变会导致铜代谢障碍,使铜过量沉积在肝脏、大脑、角膜、肾脏等器官,引发多系统损害。

从老家到上海,爸爸妈妈带着我在多地辗转治疗。5月17日,在上海诊断出病因时:甲亢合并Wilson病,我的病情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医院进行多次多学科会诊,由于病况持续加重,意识模糊,无法吞咽,凝血功能崩溃……几乎所有医生都不支持为我开展手术,

5月17日,医生给我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他们说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只有2天。我的家人也绝望地开始思考如何准备后事。从上海回溪城的救护车里,我开始梦见铜离子。在梦中,它们是一群穿着青铜盔甲的小人,在我的血管里游行,在我的神经元上搭建桥梁,在我的肝脏细胞中建造城堡。它们沉默不语,却用占领的每一寸领土宣告着主权。有时我会惊醒,浑身冷汗,确信自己能听见体内金属结晶生长的声音。我知道它们就快要把我带走了。

绝境中的生死赛跑

图为,手术前,浯延和她的妈妈双手紧握,互相鼓励

我到底如何清醒的呢?

这段经历于我而言是全然模糊的,通过家人的讲述,我才知道自己曾经历了什么。

作为父母无法接受我在短短十几天从天真无邪到命悬一线……家人辗转联系到华山医院普外科肝脏移植中心的王正昕教授,最后时刻,是他和团队给了我们希望!

从5月19日中午12点开始,我的家人和王正昕教授团队开启了与死神的赛跑。王正昕、沈丛欢、李建华医生等人各司其职,启动了紧急抢救模式,合并甲亢的肝移植患者如何急救,该如何减少术中风险,全程分秒必争。这一切就像小说一样惊心动魄,却在团队医生齐心协力、不分昼夜的工作态度下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第三天深夜11点,李医生给我妈妈电话说,“有匹配的肝源了,计划深夜手术”。整台手术从22日晚上11点到23日清晨6.30。当手术室的大门打开,医生将手术顺利的消息告知我的父母时,她们激动得喜极而泣,无法言语。

术后恢复之路亦非坦途,但在移植科团队全天候的悉心守护下,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安稳。沈教授每日查房,关切殷殷,常俯身于床前细语:“今天感觉怎么样?”这些话语连同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交织成生命重获新生的序曲。李建华医生不厌其烦的与我父母沟通,交代注意事项,耐心地为我们的答疑解惑,护士姐姐们的鼓励为我重拾生活的信心。我的转氨酶胆红素直线下降。终于,我迎来了康复的时刻。

出院那日,阳光很好。我恢复得很好,慢慢地走着。手术已经成功,虽然后期的康复保健才是刚刚开始。

重生

我回到了家里,开启了一个Wilson病患者崭新的生活……

在父母亲人无微不至的照料下,我终如枯木逢春,日渐康健,如今正重拥生活烟火。

我打开镜子。镜子里,我的虹膜正在褪色,那圈诅咒般的金棕色环,像退潮时的海水线,缓慢地、谨慎地,把角膜还给我。青霉胺药片在掌心融化,不再是刑具,而是一枚正在锈蚀的钥匙。

我发现这场疾病本质上是一场残酷的启蒙运动——它教会我:在基因决定的牢笼里,人依然可以用化验单写诗,用核磁共振片作画,把终身服药变成最存在主义的行为艺术。此刻药盒里的锌片,正在月光下闪烁,像撒了一桌子的星群。

回想这一切,就像小说一样惊心动魄。在此,请允许我以最真挚之心,将华山肝移植科全体医护人员崇高医德与卓绝医术广传于世。愿华山精神如日之升,照彻更多迷途的生命,你们在无影灯下创造的奇迹,将永远铭刻于我们心底最温暖神圣的殿堂。

图为阿璃写给医生的感谢信

医生的话:

华山医院普外科肝脏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  沈丛欢

小姑娘年仅15岁。今年5月中旬,她的母亲携带病例资料来到王正昕教授门诊求诊。当时小女孩病情极为严重,她所就诊的医院已经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其病症涵盖急性肝衰、肝昏迷、Wilson病、中度甲亢……由于术中可能出现甲状腺危象,此次手术风险极高。当时我们和家属的想法是一致的,如果不手术,她的生命可能只有两三天的时间。肝移植手术,虽然风险很大,但至少能为她争取一线希望。有证据表明Wilson病患者的肝移植具有优良的长期结果和生活质量。

家属救治意愿强烈,愿意为之一搏。王正昕教授立即邀请内分泌科叶红英教授、感染科郑建铭副教授、输血科夏荣教授、麻醉科王英伟教授和余琼教授、超声医学科周秀玲主治医师等多学科专家紧急会诊。为了给患者争取更多时间,最大程度降低术中风险,多学科专家制定了控制甲亢以及血浆置换维持肝功能等方案。

在等待肝源的过程中,小姑娘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5月22日深夜,孩子终于等到了肝源,华山医院肝移植团队全体出动,在麻醉科、护理部等全力配合下,以十二分的专注奋力一搏。直到次日清晨6:30分手术结束,一切顺利,这一次我们战胜了死神。术后,多学科专家制定精准的术后康复方案,在小姑娘和家属的全力配合下,孩子术后康复很顺利。

当看到小姑娘在术后恢复期间躺在病床上写下的小小说和感谢信,我们团队倍感惊喜,未曾想,她是一个文采斐然的才女。倘若她真的离开了,家人定会悲痛万分。

现在,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挽救一个孩子也是挽救一个家庭。在王正昕教授带领下,我们一直致力于儿童肝移植,尤其是复杂疑难危重肝移植的治疗,不断挑战高难度手术,为更多终末期儿童肝病患者赢得一线生机。

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许多地处偏远且家庭贫困,我们团队也努力筹集基金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我也由衷佩服这些孩子的家长,他们十分勇敢、坚强,和孩子不离不弃。我们这些医生护士也是为人父母,看到孩子咳嗽发烧,我们也会紧张、牵挂。肝移植患儿的家长,他们展现出的坚强、乐观,给我们医生很大的鼓舞,激励我们更好地去解除儿童的病痛。

整理 | 周钟元 刘芸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