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市台胞服务中心 > 文章详情

2025年“山河美·童心源”沪台青少年中华古诗文书画大赛第五期创作分享

转自:上海市台胞服务中心 2025-07-16 22:33:24


以“传承中华经典四时之美”为主题的“山河美·童心源”沪台青少年中华古诗文书画大赛于20256月底已完成评,组委会将于每周公布十位入展作品,并由入展者分享创作心得。

期分享作品

学生姓名:朱逸轩(台湾地区)

作品名称:《大过年》

学校年级:台北市中正小学四年级

指导老师:李芳萍

创 作 心 得

我喜欢过年时热闹又快乐的气氛。每年过年除了全家围炉吃年夜饭,还有红包可以拿,我最期待舞龙舞狮,以及跟家人一起放鞭炮、提灯笼和放天灯,祝福大家新年平平安安、幸福快乐。

学生姓名:朱颐明

作品名称:张继《枫桥夜泊》

学校年级: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

指导老师:石旭倩

创 作 心 得

《枫桥夜泊》以羁旅夜泊的瞬间为切入点,通过精练的意象组合与时空交错的手法,将个人愁思升华为永恒意境。诗人选取“月落”“乌啼”“霜天”“渔火”等典型秋夜景物,以视觉(江枫)、听觉(钟声)、触觉(霜寒)的多重感官渲染孤寂氛围。末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尤为巧妙,钟声打破沉寂,既点明寒山寺的地标性,又以声衬静,使愁绪余韵悠长。全诗不着“愁”字而愁思自现,实景与心境浑然一体,构成一幅空灵深远的羁旅图卷。

学生姓名:张梦钰

作品名称:《社日》

学校年级: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四年级

指导老师:蒋悦

创 作 心 得

王驾的《社日》就像一把打开唐代乡村生活大门的钥匙。诗人把乡村生活的富足与安宁展现的淋漓尽致,更巧妙运用了声色交融的手法渲染了活动的气氛。我在创作这幅画时,以暖橘渲染丰收的喜悦,以青绿点缀田园的生机。从人物欢乐与虔诚中,可以感受到乡村的烟火气和对大自然、对神灵的敬畏。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社日”精神,让乡村文化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

学生姓名:薛佳瑛

作品名称:杜牧《清明》

学校年级: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二年级

指导老师:徐婧嫣

创 作 心 得

作品书写杜牧《清明》,借古诗描绘的独特意境,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以规整端庄的字体,再现古诗中清明雨景与行人思绪。以美育滋养童心,促进心灵相通,在传承文化中增进彼此情谊,共筑文化同心圆。

学生姓名:朱彩静(台湾地区)

作品名称:《与萤共舞》

学校年级:台北市中正小学一年级

指导老师:李芳萍

创 作 心 得

一年级夏天我去看萤火虫,它们一闪一闪像小星星,我觉得好神奇。我们在森林里追逐萤火虫,它们屁股点着黄黄的小灯泡,在身边飞来飞去,好像在跳舞一样,我和朋友们一起跑、一起笑,玩得超快乐!

学生姓名:戴睿宁

作品名称: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

学校年级:上海市杨浦区长白二村小学分校四年级

指导老师:陆洲

创 作 心 得

今天读了这首描写谷雨节气的古诗。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细细的雨丝像灰尘一样轻轻飘落,大人们正在煮酒尝新,蜡油浮在酒瓶上闪闪发光。院子里的牡丹花刚刚绽放。樱桃也成熟了,红彤彤的挂在枝头。诗人说“未许飞天花减却春”,让我感受到他多么舍不得春天离开呀。我和世人一样也喜欢春天,每当看到校园里的樱花飘落,就会觉得有点难过,但读了这首诗后我明白了,与其为春天的离去伤心,不如好好珍惜当下的时光。就像诗人细细品味新酿的美酒一样。这个谷雨时节,我要用心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把春天的美好都记在心里。

学生姓名:诸韵茹

作品名称:《芒种》

学校年级:上海市七色花小学五年级

指导老师:唐臻琼

创 作 心 得

在创作过程中,色彩的调配是一场挑战也是一场探索。我试图用明亮而浓郁的色调,去呼应芒种时节那蓬勃的生命力。每一笔色彩的涂抹,都像是在为大地的丰收礼赞。构图方面,我精心布局,将不同的农事场景与人物活动融合,让画面既有整体的和谐感,又能在细节处讲述芒种的故事。

参与这次比赛,不仅是展示作品,更是分享我对传统节气文化的理解与热爱。看到自己的画作逐渐成型,我心中满是成就感。同时,也期待能通过这幅画,让更多人感受到芒种的魅力,体会到传统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学生姓名:刘博琳

作品名称:杜牧《秋夕》

学校年级:上海市杨浦区长白二村小学分校三年级

指导老师:陆洲

创 作 心 得

杜牧《秋夕》以清冷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意象勾勒深宫孤寂。首句“银烛秋光冷画屏”以“冷”字定调,烛光与月色交织出幽闭氛围。次句“轻罗小扇扑流萤”,以动衬静,宫女扑萤的短暂愉悦反衬长夜寂寥。后两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借牛女双星隐喻人间别离,石阶凉意,渗透肌肤,仰望星空的定格画面,暗含对自由与温情的遥思。全诗不着愁字,而愁绪弥漫。以景语做情语,通过光影、触觉与神话意象的叠加,婉曲道尽深宫女子的落寞命运与永恒惆怅,展现晚唐诗人对生命孤独本质的深刻体悟。

学生姓名:朱辰羲

作品名称:《夏至沪景》

学校年级:上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

指导老师:施颖

创 作 心 得

画作中,典雅温婉的上海女子身着夏季旗袍、乘着扁舟,穿梭于荷塘,绿意盎然、锦鲤悠悠,一派夏日生机;被九曲桥围绕着的上海豫园传统中式楼台倒映在荷花池中,并与远景上海地标三件套等现代建筑相映成趣。活灵活现地将《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古诗意境展现出来。画作还巧妙融合了吃荔枝、夏至面、赠扇等夏至特有的民俗文化元素,用充满想象又贴合生活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了夏至时上海的独特夏景。

学生姓名:裴安茗

作品名称: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校年级: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四年级

指导老师:蒋悦

创 作 心 得

本次选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来诠释“夏之美”。诗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浓墨重彩勾勒夏日西湖的蓬勃生机,与“四时之美”主题深度契合。采用颜楷书写,书写时注重结构疏密有致,借其雄浑端庄的笔势,彰显中华经典的厚重底蕴。这幅作品既展现了诗词中的自然之美,又传递了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共同热爱与传承之心。

拾壹

学生姓名:王雨萱

作品名称:《恋冬》

学校年级: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初级中学六年级

指导老师:李雅清

创 作 心 得

冬日落雪纷纷,苍茫枯河,荷塘里残荷虽身形受到摧折,但依然不屈,不畏厚雪挺立其中,等待春天的新生;偶然飞来的一只白头翁也忍受着严寒的痛苦傲然停于枯杆,准备春天的昂翔。整幅画运用没骨手法表现残荷,留白手法表现厚雪,尽显意境。表达不管环境多困难,不畏困难坚持到底,终会呈现不一样的风景。

拾贰

学生姓名:钟予洋

作品名称:《霁月山河对句》

学校年级:上海市第十中学六年级

指导老师:强静

创 作 心 得

作品创作时,选用古朴的仿古宣纸,以逆入平出的隶书书写,意在展现秋的深邃意境。联句中既描绘秋日壮丽景色,又描写了祖国的山河平静、没有灾害,一年四季都安宁、祥和。寄语沪台两地情谊绵长、文化交融的美好愿景,以笔墨传递中华山河之美与文化根脉。

E

N

D


来源:黄浦区台办、@两岸围炉漫谈

1

2025年“山河美·童心源”沪台青少年中华古诗文书画大赛第四期创作分享

2

2025年“山河美·童心源”沪台青少年中华古诗文书画大赛第三期创作分享

3

2025年“山河美·童心源”沪台青少年中华古诗文书画大赛第二期创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