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虹口 > 文章详情

回望“创城”之路,这份荣誉属于每位“虹口人”!

转自:上海虹口 2025-07-16 22:28:49

7月16日,虹口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举行。创文没有终点,文明永无止境,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走好文明城区建设之路。

七年磨一剑

虹口“首创必成”

2500多个日日夜夜

虹口人为文明城区创建

一直在努力

无数工作者、志愿者

为这一目标倾注了心血

我们坚定自信

携手并肩

终于

圆梦2025

创城路上

虹口的变化

渗透在城区的方方面面

也浸润在居民们的点滴生活中

↓↓↓

人人享有品质生活

回顾创建路,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是虹口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区的“制胜法宝”。社区小道变美了、居民生活更甜了……虹口针对各类“小破旧”区域因地制宜开展微改造、微提升,以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推动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民生无小事,老旧小区改造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近年来,虹口区有序推进“美丽家园”改造,老旧小区纷纷旧貌换新颜,实现了华丽蜕变。

一处处旧里换新颜

一家家欢喜迁新居

旧改,是把人民城市理念落到点点滴滴,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变成可感的现实。从攻坚到蝶变,虹镇老街历经18年旧改之路。从虹镇老街到瑞虹新城,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棚户集聚区实现了华丽转身。

深夜,城市渐渐睡去

和平公园却有一盏灯

为还醒着的人亮着

灯火不熄,夜读不止。作为上海首个24小时城市公园图书馆,和平书院迎来送往了一批批热爱阅读的读者,用一抹灯光,温暖着深爱阅读的人们。

和平书院↗

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为居民圈出美好新生活

七年来

虹口精雕细琢

精心打造城区每一处空间

每一个角落

小小电梯

却承载着大大的民生

关系着居民们的幸福生活

“我住在这里几十年里,盼着能早日用上电梯,现在这个梦想快要实现了!”家住虹口区密云路199弄12号的八旬独居老人潘元珍说。现在,越来越多虹口居民和潘阿婆一样,盼来了电梯加装。

虹口区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积极探索“整小区”“整居委”加装电梯,批量化推进。

文化生活的丰富

宛如一场永不落幕的盛宴

滋养着居民的精神世界

历史赋予了虹口“文化三地”基因,虹口也牢记文化使命,坚持擦亮“文化三地”名片。虹口区拥有中共四大纪念馆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红色场址,还打造了多条“大思政精品线路”,组织了数十支宣讲团队伍。

车辆礼让行人

行人各行其道

交通井然有序

做文明人、开文明车、行文明路,道路上的文明行为彰显城区文明,交通文明离不开虹口交警的努力——优化北横通道周边道路缓解交通拥堵、在无信号灯路口增设标识杜绝安全隐患、在广粤路增设可变车道来增加道路通行效能。一幅幅文明交通的画面在虹口随处可见,“文明交通”不再是一句口号,它已融入广大市民的言行中。

人人都能感受温度

打造无障碍城市环境

“无碍”空间更“有爱

让城区更有温度

全区已完成数十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为“一老一少”群体提供更多便利。

共享共融

这是属于所有人的公共空间

快来虹口公共会客厅

坐一坐

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书香会客厅”,充满文化底蕴,不仅拥有历史书籍阅读区域,还有休闲娱乐扩展区空间;河滨会客厅坐落于1932年竣工的“远东第一公寓”河滨大楼,会客厅以“把最美的景观留给人民群众”为建设理念,让优秀历史建筑化身为社区群众的议事空间,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人民生活文化会客厅”;天虹会客厅坐落于虹关路178号,会客厅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欢迎街坊邻居们有事没事楼下坐坐,是居民们共同参与打造的一个开放、包容、友好、共享的社区公共空间。

一年四季

不论晴雨

送给老人们热腾腾的饭菜

准点到达

为老助餐

让饭桌上的温暖不断延续

虹口各街道发布“儿童友好地图

科普场所、休闲场所

统统收纳其中

从“一米视角串联起儿童友好场所

让儿童也能“玩转”社区

拎包入住

舒适宜居

人才公寓让人才

“找到了家的感觉!”

吸引人才,还要解决他们“安居”的问题。北外滩“雅诗阁双子”公寓服务于北外滩全球高管和国际化人才,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居住环境,助力虹口产业集聚发展和打造高能级人才高地。本市首个文化人才公寓“猎户座”以打造文化新空间、人才新社区为目标,引入书店、共享自习室、健身房、咖啡馆等空间,打造宜居环境、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积极发挥文化人才特长优势,为区域百姓提供优质文化服务。

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

哪里有榜样

哪里就有新气象

七年来

共选树全国道德模范提名3人

中国好人4人

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4个

感动上海年度人物(含提名)8个

虹口区道德模范20人

虹口好人66人

市区级新时代好少年455人

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

人大代表“随手拍”

政协委员“啄木鸟”

市民巡访团

全民一起参与

对不文明行为说“不”

虹口市民主人翁意识强、积极性很高,擅当“啄木鸟”,还能提出不少真知灼见。“虹口回音壁”公开回应群众呼声、提供政策指南或开展调查报道,形成处置闭环;“创文曝光台”共收到问题线索4753件,除主观件外的所有问题均得到了有效整改。

志愿者紧密团结 

似一股和煦春风

吹遍虹口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是时代的微光

默默付出

照亮他人

全区活跃着“文化三地”志愿宣讲团、“海上旧里”志愿解说团、“垃圾分类”青年志愿宣讲团、上海张心亚助残工作室、“爱心剪”志愿者工作室、虹鹰救援志愿服务队、虹馨志愿者工作室等特色志愿服务团队。

为志愿者们点赞!

目前,全区建成1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193个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8个特色站。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从阵地拓展向内涵深化迈进,从夯实基础向提档升级迈进,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地。

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文明行为,是丈量城市文明高度的标尺,更是折射公民精神风貌的明镜。新版"七大文明行为"——从践行新"七不规范"到倡导文明餐饮,从守护文明交通到规范文明养宠,从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到彰显文明旅游风范,全方位覆盖公共生活、人际交往与生态保护等领域,为个体与社会共建文明秩序勾勒出清晰的行动指南。文明的真谛从不在口号里,而在每一个躬身践行的日常。在虹口,遛狗的市民都能牵住狗绳,垃圾分类时按照规定多分出那一袋,过马路时谨记交通规则……这些看似细微的举动,如同点点星火,终将汇聚成璀璨星河,让文明之光洒满街巷,温润人心。

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是推动城区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提升城区“硬实力”与“软实力”、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多维度的意义和作用。创建文明城市,获得奖牌只是目标,为人民谋幸福才是虹口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建文明城区的深远意义,更在于推动城市文明与市民素养的双向奔赴。这不仅是市容市貌的焕新,更是一座城市精神品格的升华,是每位市民携手书写的文明答卷。

踏上新征程,扬帆再启航

创城是起点,不是终点

这份“全国文明城区的荣誉

属于每一位虹口人

记者:黄镏舒

图片:融媒体图库

编辑:黄镏舒

解放日报聚焦虹口:全力构建“产学研用” 深度融合创新生态
国家级赛事首次进商圈!第二届瑞虹天地哈扎劲运动会启幕,文旅商体展联动点燃暑期消费新引擎
从“提心吊胆”到“指日可待”,“25岁”老电梯顺利“退休”!
“在城市更新中留住人间烟火”,北外滩“开店一件事”助力网红餐饮店焕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