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月浦镇昱翠家苑小区是2014年底建成的商品房电梯多层小区,历经十年,绿化逐渐荒芜,居民们对环境微更新的需求强烈,希望小区绿化更加生机盎然、品种丰富。经过充分协商讨论,居民区党组织以开展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为契机,依托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从小区绿化更新换代切入,通过凝聚多元力量参与、专业赋能提升技能、深化创新自治实践、理念溢出共享成果,打造一批由“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参与设计、建设和维护的“社区微花园/小景”,构建“专业赋能—实践参与—长效自治”的绿色治理闭环,让居民从“旁观者”转化为“主人翁”,带领更多居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红色领航,凝聚多元力量 在居民区党组织的引领下,统筹党员志愿者、人大代表、业委会、物业等力量,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公益基金会等资源,成立“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项目工作组,明确微更新规划、技能培训、资源对接等职责。在专业社工指导下,发挥小区中有想法、有组织能力的年轻人较多,且热爱生活、有时间有精力的老年人群体也很活跃的优势,招募小区“青、童、绿”(青年家庭、“社区小先生”、种植达人)志愿者群体,整合“种植达人”“故事妈妈”等达人兴趣团队,组建“悦聚昱园”志愿团队,在引导志愿团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同时,深度激活社区内生力量。目前,“悦聚昱园”志愿团队共有70人(还在持续招募中),其中骨干成员有26人,已成为相关志愿服务活动策划和执行的核心力量。
专业赋能,提升技能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志愿团队社区规划与园艺种植养护能力,居民区党组织积极搭建由专业院校老师(区委党校、区社区治理学院、月浦中心校等)、专业社工机构(馨享社区公益的专业社工、一和舍的专业设计老师)、专业技能人员(社区规划师、园艺师)和专业社会资源(宝钢能环部门)组建的专业赋能团。以“园艺技能线、自治能力线、团队协作线”为着力点,赋能团精心打造“园艺课堂”“微更新工作坊”“社区碳中和与绿色生活”等课程,系统培育提升志愿者团队专业技能。园艺技能线:组织社区规划师、园艺师开展系列课堂,传授园艺规划、花草种植、绿植养护、病虫害防治等实操技能;自治能力线:专业社工团队引导志愿者学习议事规则、活动策划、资源整合方法,提升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线:专业社工指导组建“银发顾问团+青年智囊团+‘小先生’实践营”代际传承梯队,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团队各群体特长,加强团队协作。
创新实践,自主美化家园 通过专业社会组织赋能,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志愿者们在小区开展绿色种植活动,一起动手焕新家园,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开展空间焕新行动。在专业园艺老师带领及指导下,“悦聚昱园”志愿者团队改造300平方米入口长廊与中心广场,搭配耐阴花卉与可食用香草,打造兼具美观与生态的“科普花园”。组建低碳创意工坊。志愿者携手“社区小先生”制作蚯蚓塔、昆虫屋、宠物厕所等生态装置,用“变废为宝”装饰品点亮花园,践行绿色生活理念。探索自主治理实验。志愿团队全程主导微更新实践,从植物选购、种植规划到建立“提出议题—集体讨论—专业引导—共创公约”的自主治理操作链,带动居民共同制定了《轮值养护公约》,明确志愿者和参与家庭的养护责任、周期与标准,真正实现“我的花园我守护”。
理念溢出,共享绿色成果 在一次社区微更新种植活动中,志愿者朱女士高兴地说,“我很喜欢种植,现在在社区种花,用自己的兴趣特长为社区贡献力量,教小朋友们种植,和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们践行绿色生活,非常有成就感!”经过赋能实践,“悦聚昱园”志愿团队转型为“绿色讲师团”,通过跨社区、跨街区的交流活动,在第一网格分享项目运作经验、专业种植技能和绿色生活理念,带领更多家庭参与“种子接力计划”,将有效的社区绿色治理方法、居民自治路径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播种”到更多社区、街区中。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志愿团队系统梳理项目经验,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昱园模式”操作指引。 一个个生机勃勃的“小花园”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也成为了居民交流种植感受的“绿色心脏”,每一次居民参与都是热爱生活的脉搏跳动。当孩子们指着绣球花说“这是我妈妈堆肥养大的”,当老年人帮子女带孩子的闲暇时间,利用回收的塑料瓶做出风铃叮咚作响——这是“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带领下“种植”出的最有生机、最有生命力的社区风景。
通讯员:瞿晓秋
编辑:张博宇
资料:月浦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