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图片回顾专栏往期内容
“法官,我身体很不好,希望能尽快解决。”近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徐汇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跨越海峡的法定继承纠纷案件,被告肖女士(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恳切地向法官表示。
启动绿色通道,涉老纠纷化解上了“快车道”
被继承人萧先生夫妇均为美国籍,婚后膝下育有三女。二女儿肖乙先于父母去世,且离异、无子女,因此在萧先生夫妇去世后,两人在世的法定继承人只有大女儿肖甲(即肖女士)和小女儿肖丙。
然而,在萧先生夫妇的遗产分割完成前,肖丙也不幸因病去世。根据法律规定,她能够继承的房屋份额由其配偶戴先生作为法定继承人继承。
2025年6月初,戴先生向徐汇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希望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他和肖女士之间关于遗产分割的事宜,特别是自己岳父生前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一套房产。
“考虑到原被告都已年过六旬,加上被告肖女士身体状况较差,我们根据工作流程启动了绿色通道。”徐汇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副主任王建芬介绍。针对老年群体,特别是存在行动不便、高龄独居等情况的,工作室会提供优先办理、上门对接、就地调解等司法服务绿色通道,便利老年人参与诉讼。
图片源自网络
契合要求,适用“总对总”机制
案子进入绿色通道后,王建芬立即在电脑上查看起诉讼材料。经过仔细阅卷,王建芬发现,本案除了被继承人为外籍、原被告双方都是老年人外,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原告戴先生是中国台湾地区居民。
王建芬立刻想到,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台办共同建立的“总对总”涉台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这项机制旨在鼓励在涉台纠纷中充分发挥调解的重要作用,积极运用在线调解、在线申请司法确认等方式,依法高效化解涉台纠纷。
案件一方当事人为台湾同胞,且在前期沟通中双方均表示了愿意调解的意愿,案件的基本情况与机制的适用要求完全契合。于是,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之后,“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将这起继承纠纷通过人民法院“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平台委派至涉台专业调解机构,并精准匹配了有较丰富的涉台纠纷调解经验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史良燕,由她主持此次案件调解。
多方协作,高效化解涉台纠纷
材料审核、证据调取、线索梳理……在调解准备阶段,王建芬指导调解员逐一查验、分工明确,三天内完成了前期工作。同时,经调解机构协调,专门邀请了一位台胞调解员蔡世明共同参与案件调解。史良燕介绍道,“他对台湾地区的观念比较熟悉,能更好地和原告沟通。”就原被告继承方案意见不一的情况,史良燕一方面耐心释明继承相关法律,另一方面以肖丙为纽带,唤起当事人对于逝者共同的情感追忆,促进双方相互理解包容。戴先生与肖女士就遗产处置方案达成了一致意见。
由于原被告目前都身处异地,7月16日上午,戴先生与肖女士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系统,在法官和调解员的共同见证下,对调解方案予以确定,案件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调解现场
调解结束后,戴先生专程向代理律师发来消息,“今天在线庭审的方式非常便利,大陆的司法改革与便民真的让人耳目一新。”他深深感受到上海法院司法服务的创新、细致与温暖,并向所有参与调解的工作人员致以最诚恳的谢意。
蔡世明也欣慰地说:“很开心能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帮助台胞解决纠纷,相信即使相隔海峡,大家也能感受到这份司法温度。”
据悉,该案是上海法院首个适用“总对总”涉台纠纷在线诉调机制办理的涉台案例。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 点击查看详情)指出,人民法院要加强涉台司法工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徐汇区人民法院将坚持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继续用好“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同胞福祉。
来源丨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信访办公室)
文字:何忠婷、常诗梦
摄影:林晓莹
责任编辑:蒋梦娴
编辑:孙小敏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