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高温重返,老城厢居民区积极行动送关怀

转自:上海黄浦 2025-07-16 12:38:20

告别了因台风带来的短暂凉爽,上海又一次进入高温模式,不少社区居民躲进空调房避开高温带来的烦恼。这些年,黄浦区老城厢的居民区积极行动,螺蛳壳里做道场,整合社区资源,关注社区老人,特别是那些独居老人和户外工作者,帮助他们安然度夏。

记者在黄浦区小东门街道西姚居民区四间坊看到,社区志愿者早早地来到这里为社区居民量血压。四间坊是一排四间平房,每间只有10平方米左右,居委会也是想尽办法挤出空间丰富功能。“家里有高血压病史的,今天来量血压,现在量出来正常,我也蛮开心的。血压量好就到隔壁‘孵’空调,聊聊天。烧饭的时间到了就回去烧饭,下午休息下再来。”

在四间坊的骑士驿站,到这里来的户外工作者也是接连不断。不少户外工作者一早就到这里把自带的午餐存放在冰箱里。

记者看到,冰箱里放满了各种户外工作者存放的食品。一旁的桌子上,还摆放着微波炉、热水器和非机动车充电器等电器。雨伞、轮椅、保健箱等也是一应俱全。空调24小时开启,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了不少便利。环卫工人诸师傅告诉记者:“我们每天从家里带点饭和菜,现在天热容易坏,居委在这里提供了冰箱,菜和饭就可以放在里面。中午吃饭的时候还有微波炉给我们热菜热饭。现在高温天气,外面干活温度很高,可以到这里来坐坐休息一下,喝口水,凉快凉快。”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

在四间坊对面的社区活动室也是热闹非凡,居民们一边“孵”着空调,一边看电视、择菜、打牌、聊天,其乐融融。

“孵空调,打打牌,大家谈谈,老年人的寂寞就被解除了。”92岁的张阿姨告诉记者:“我做完家务后一定要来这里的,在这里感觉心里很温暖。家里没有空调,电风扇对着人扇,感觉不舒服。一进这里,空调开着,汗就没有了。这里很早就开门了,节日也不休息,我们也能来的。这个温暖从什么地方来,都是居委和各方面给我们的。”

地方虽小,但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不少市民。星期一到星期日每天都有活动安排:星期一缝补,星期二量血压,星期三磨刀,星期四医生下社区为居民配药,星期五理发,星期六修鞋、修伞、修拉链、修箱包,星期日小家电维修。不少外区的市民也是闻讯而来。小东门街道西姚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蒋秀华告诉记者:“我们西姚居委老城厢多,60%都是二级旧里,而且困难的独居老人占比很高。我们西姚居委资源又缺乏,为了让老年人在有限的空间里有他们喜欢的活动,我们就想方设法挖掘社区资源,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服务好一老一小,挖掘更多的社区资源为他们服务。”

而在打浦桥街道蒙西社区,社区阅读室内被辟出了居民休息室,大家聊得很投机。“大家能够相互了解,身体如何?吃点什么?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会来帮助,这点蛮好的。”社区居民朱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像上班一样,上午来一趟,下午来一趟,在这里交流交流,大家讲讲,很热闹,也蛮开心。”

蒙西社区地处老城厢,共有59栋房屋1400户,虽然有些楼栋进行了改造,加装了电梯,但是不少独居老人还是钟情于围在一起聊聊天,问问家长里短。社区也积极拓展空间,把社区阅览室进行再利用,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打浦桥街道蒙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尹晓芸告诉记者:“小区老年人比较多,有独居老人和纯老家庭。他们一个人在家,觉得比较孤独,下楼大家可以邻里之间聊聊天,可以说说家长里短。我们还有一个活动室,这两个点的设置也是为了满足不同区域的老年人能够到这里休息休息。我们小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59幢楼。这两个活动室正好设置在一头一尾,这样相对住得比较近的老人就可以选择到比较近的活动室里去聊聊天。我们这个会客厅的话,平时暑假还有一些手工的亲子活动,小朋友也特别喜欢到这里来参加活动。”

记者 / 刘惠明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刘惠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心理疗愈小锦囊丨“后高考心理”,这些症状你有吗?

2. 高温橙色预警!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