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市女子监狱在市监狱管理局党委的领导和市监狱学会的指导下,坚持“理论探索、实证研究和工作创新”深度融合,积极探寻符合女性服刑罪犯特点和监狱管理规律的科研新路径,为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
聚焦女犯改造主业:
以前瞻性科研拓展女犯教育管理新路径
监狱坚持“课题在工作中选,研究在工作中做,答案在工作中找,成果在工作中用”,聚焦女犯教育改造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空白点,持续开展如“女犯风险评估量表编制”“认知行为治疗在女犯中的应用”“母亲文化教育管理”等课题研究。这些特色鲜明、精准发力的研究项目,有力推动了女犯改造工作从“经验型”向“实证型”、从“粗放型”向“精细型”的深刻转变。
二
聚焦科研成果转化:
以融合性发展打造科研服务主业新格局
为打通科研落地“最后一公里”,监狱扎实推进三项转化举措:
01
深化评估应用:验证《女犯风险评估量表》等评估工具,并深度结合日常管理工作,依据评估结果动态实施分类管控与个性化矫治,有力推进“评管矫”一体化。
02
深耕认知治疗:将监狱《女犯认知行为治疗实务》《女犯认知行为治疗操作手册》等核心研究成果纳入民警教育培训与岗位练兵,以专项培训推动理论成果高效转化为管理实践。
03
孵化特色项目:戏剧矫治项目通过剧本创排、团体互动,深度帮助女犯探索内心世界、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感悟优秀人物品质;阅读矫治项目精选励志、心理、母亲文化书籍,结合深度分享,助力女犯认知重建、性情涵养与家庭关系修复。
三
聚焦科研人才孵化:
以体系化建设厚植监狱科研人才培养新沃土
科研兴监,人才为本,监狱着力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科研人才梯队培养体系:
“头雁”领航,以上率下强引领
监狱领导率先垂范,亲自挂帅领衔重点课题研究。同时,积极搭建平台,邀请专家指导评审、举办学术讲座、深化监校合作,高位推动科研人才孵化与队伍能力水平整体跃升。
“雏雁”振翅,搭建平台育骨干
监狱大力支持青年民警科研热情,提供成长空间。一批爱钻研、勤思考的青年科研新锐脱颖而出,研究成果在司法部、长三角及局级论文评选中屡获佳绩。
“群雁”齐飞,厚植沃土兴科研
监狱现有监狱学会会员5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3人,这支队伍不仅在科研改造中发挥作用、逐渐成长、屡获佳奖,更为监狱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回望历史,硕果盈枝;面向未来,砥砺前行,女子监狱将以更高水平科研为引擎,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努力在上海监狱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从囚徒到匠人:白茅岭监狱“产学业”一体化改造模式探索
2、【我执法我普法】她说|十赌九诈!赌石“切涨”背后的猫腻
3、第一视角体验监狱民警高温日常
编辑:郭 伟
供稿:女子监狱
长
按
关
注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