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和唤醒国魂、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松江儿女在各条战线上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弹火纷飞的前线,有前仆后继的牺牲;在日军铁蹄下的松江,有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变幻莫测的外交舞台,有倾其所能的援助;在战略大后方的西南,有蓝缕开疆的悲壮;在街头、报刊、课堂、书斋,有激情的演说、艰苦的研究、文化的传承。他们是军人、是文人、是学者、是工程师、是普通百姓……但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打败日本侵略者,将自己的青春和鲜血洒在了九峰三泖、中华大地,铸就了松江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抗战记忆。
即日起,“云间青史”特设“抗战中的松江儿女”专栏,聚焦“统一战线”“各界抗争”“外交风云”“国防建设”“文化救国”5个主题开展连载,重温、再现松江儿女的铁血抗战,缅怀、致敬这段苦难与辉煌的历史。
淞沪地区行政专员公署顾复生委任赵克山同志为泗宝区副区长令
根据淞沪地委关于在泗宝、莘新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决定,于1945年阴历4月12日,召开了泗宝区各界代表大会,出席各乡镇长,教育界、医务界、工商界以及农民积极分子和部队代表等200余人。会议作了关于抗日民主建政的报告。经过讨论协商,郑重选出肖望(黄自能)为区长,卫民(赵克山)为副区长。大会热烈祝贺松江县第一个由人民选举的、由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区政权的建立。接着又以正副区长的名义,加委了全区26个乡、4个镇(泗泾、七宝、新桥、莘庄)的镇长。
左图:肖望; 右图:赵克山(中)
此后,泗宝区公所开展了抗日民主行政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项:
1. 公所机关干部和衡山大队一起行动,一起宿营,到了哪个村基本上就在那个村办公。主要工作是发动群众,在群众中进行抗日民主教育,提高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以投入到抗日斗争的伟大洪流中去。公所借重衡山大队文化教员苏烽同志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他在整个大队中年纪最小,只有16岁,自失学后就参加部队,每到一处宿营,除了辅导战斗员们文化理论外,还开展党政军民诉苦和文娱活动。他搜集敌占区人民受日寇蹂躏的实例,编写成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战士和群众听,激起了每个人的同仇敌忾;介绍老解放区军民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在共产党领导下,克服一切困难,自力更生地过着欢乐日子的情形;教唱革命歌曲,教秧歌舞等,深受群众喜爱,并使有志青年纷纷参军。
2. 8月中旬,区公所奉淞沪地区专员公署令,要火速完成筹借军粮15000斤的任务,以备浙东部队北撤途经本区时补给之需。由本区干事沈雪根偕同部队4位同志,到新桥军米商陈冠堂处筹借,后因其附逆奸刁,遂改变原来筹借10000斤大米为处罚以结案。尚未完成的5000斤任务,向本区农户动员筹借,出具筹借粮券,至1949年第一次秋征中凭券抵偿了公粮。
3. 7月,天昆工作组同志侦悉松江钱泾桥北制皂厂老板汪永和的一男一女,被土匪部队徐伯堂、杨品龙绑架勒赎,一男因抗拒被当场击毙,一女被绑架到小昆山附近乡下,要挟以巨款勒赎。工作组同志向本区汇报后,奉县筹委指示,在衡山大队支持下,以统战方式,与杨品龙对话,讲明了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的保护政策,之后杨品龙终于把汪女交还,使其归家团聚。消息传开,群情振奋。
由于区公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赤胆忠心地抗日救国,取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支援和拥护。其表现如:鹤泾湾内外科医师吴翼卿及其子吴雪香,对区公所同志救死扶伤,贡献很大。群众自觉交来军鞋400余双,毛巾20打,卫生药皂300块。汝水浜妇女周丽华看到部队七八个战士没有鞋穿,立即在同村妇女中凑出8双新鞋送交本区,转给缺鞋的同志。此后不到一个月,全区掀起了献军鞋的运动。
8月中旬,淞沪地委奉上级命令,为了执行“双十协定”,不打上海了,撤至江北,泗宝区工作也随之暂告结束。
(本文节选自《松江县第一个民选红色政权——泗宝区公所》,原载《铁血云间——松江抗战记忆》,题目为编者所拟;本期编辑:张洁 靳美艳)
编辑:周加姚 桂可欣
审核:周样波 李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