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今日开展!泛黄证件、老式物件诉说时代印记……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7-15 19:32:40

一件件洗得泛白的旧军衣,一枚枚闪耀时代光泽的毛主席纪念章,一本边角磨损的蔬菜生产丛书,静静陈列的锄头铁钯、粮票油票、购粮证,泛黄的50年代结婚证,老式台扇,印着标语的搪瓷茶杯,机械日历盘,上海牌手表,老式门牌,饱经风霜的打字机、缝纫机……

走进彭浦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五楼展厅,“时光里——又见旧时光 潮起新时代”老物件展上,一件件沉淀岁月的老物件静静陈列,无声串联起白遗桥社区跨越半个世纪的民生记忆与奋斗史诗。

捐赠展品串联民生记忆

展厅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老物件,

大多由社区居民热情捐赠,

串联起跨越半个世纪的民生记忆,

生动还原了上个世纪的社会风貌。

7月15日一大早,首批参观的居民在展柜前驻足,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许多宝贝在镇史馆都难得一见!”有居民感慨道。

“翻箱倒柜找出来许多有意义的物件,比如这件绣品是我结婚时用的,这个算盘是我儿子上小学时用的。”捐赠了多件老物件的居民章蓝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老物件是区域发展史的见证者,记录了我们从农田走向城市的历程。希望通过展览,让年轻一代能更直观地了解父辈的生活和这段历史,感受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双线叙事,解码时代密码

展览紧扣主题,匠心构建

“毛主席批示时间轴明线

+白遗桥社区居民生活变迁暗线”

双重叙事结构。

明线

批示引领发展路

1955年1月23日,塘南乡、白遗桥等4个初级合作社合并为“白遗桥蔬菜生产合作社”,成为彭浦地区首个、市郊首批之一的高级社。同年10月24日,毛主席对该社总结报告作出重要批示,“这个合作社的经验,不但城市近郊地区可以作参考,其它地区也可以作参考”

展厅墙面清晰标注白遗桥发展的时间轴,以一个个历史关键节点,清晰勾勒国家政策如何深刻塑造白遗桥的命运轨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暗线

物件诉说生活变迁

居民捐赠的老物件是这条暗线的灵魂。从田间耕作的农具、记录“以菜为生”的凭证,到反映时代印记的纪念章、标语杯,再到体现生活变化的生活用品,这些无声的见证者,生动具象地呈现了白遗桥人从菜农到兴办企业、拥抱城镇化的生活图景,折射出国家大政方针与社区个体命运的交织共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沉浸观展:触摸历史余温

记者注意到,展览并非简单罗列展品,而是巧妙利用这些捐赠物品,通过精心还原的历史场景,将物件及其故事融入其中。观众得以身临其境,感受政策导向下白遗桥社会风貌的变迁,体验父母辈的生活方式,与旧时光建立情感的链接。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启迪未来

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本次展览恰逢毛主席批示70周年,它回顾了白遗桥的壮阔征程:从解放初的蔬菜花卉基地、沪郊首批高级社,到70年代队办企业兴起、改革开放后村办企业蓬勃发展,直至今日城镇新貌,俨然也是彭浦历史的缩影,贯穿始终的,是传承至今的“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勇立潮头”的奋斗精神。彭浦镇方面表示,期待参观者,尤其是年轻一代,能在其中体会祖辈生活的印记,感受历史认知与文化传承,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展览时间7月15日—8月31日

展览地点 彭浦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5楼展厅(灵石路745号)

参与方式 免费参观

参观时间 周一 8:30—11:30;周二至周日 8:30—20:30

联系电话 66316782

记者:蒋文婕

图片:蒋文婕

视频:楼英俊

编辑:徐悦琳

信息来源:彭浦镇采编基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