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街巷里的烟火气,在这一刻,变得具象化。
在7月15日举行的闵行区城管执法系统第十届“7・15公众开放日”主会场活动中,闵行区以“以‘城’相待,以‘管’促商”为主题,展示了闵行城管“法治+服务”的工作理念。
“法治+服务”是有烟火气的、是柔软的。今年6月,永平路“一米线”外摆试点逐步推开。永平路商户均为个体经营,缺乏统一管理主体,为此沧源街区党支部以“党建引领街区自治”,推动成立永平路路管会。江川中队带来的小品《美丽“一米线”》,将整个过程搬上了舞台,生动呈现了在外摆探索中城管部门的“软服务”。类似这样的“一米线”既守住了市容秩序,又留住了市井烟火,永平路的商户自治经验也将逐步在全区132个规范设摊经营点推广。
小品《美丽“一米线”》
自2023年起,闵行区探索路管会自治模式,已在全区推动成立了100个路管会,实现了城市管理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的转变。
“永平路不到千米,各式店铺林立,其中餐饮店大约占到了六七成。”江川路街道沧源街区党支部书记滕煜坦言,过去这里跨门经营、杂物堆放等问题屡禁不止,“通过路管会和街区党支部密切配合,在基层治理中形成合力。‘一米线’试点后,商户反映人流量普遍增加了3成,营收也有所提高,居民普遍比较满意。”永平路路管会会长黄勇认为,当商户从“被管理者”变成“治理参与者”,城市才能真正焕发出独特的烟火气与人情味,“当然,最终的效果由市民进行检验”。
“现在有问题直接找路管会,不用和城管‘躲猫猫’了。”永平路一烧烤店老板感慨
如何让“法治+服务”更精准、高效?还需要“加点科技”。“全区4710块社区宣传屏滚动播放着普法短视频,852个微信群成为指尖上的普法课堂;运用市级装饰装修管执联动平台让115条违法线索得到闭环处置,‘码上约城管执法’平台让318件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化平台精准赋能,让法治力度与民生温度在指尖、屏幕上交融共生,“科技,应当有人的体温。”
“法治+服务”的模式背后,是全民共治共享的底色。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共同参与才能让城市更加美好。具有上海街头特色的共享单车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共享单车让城市出行更便利,但不文明的骑行行为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活动现场发布了文明骑行倡议,宣读《文明骑行十大公约》,并开启了“文明骑行,绿色同行”骑行活动。“这个倡议很棒,文明骑行不仅方便他人,更是对我们自身安全的保护。希望我们大家从自身做起,争做文明骑行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现场参与骑行的市民表示。
“法治+服务”还要主动牵手未来。活动现场发布闵行城管特色品牌“萌管来了”,并为小萌管们佩戴了徽章。孩子们以“城市小主人”的身份参与城市管理,把垃圾分类、法律知识带回家,用稚嫩的小手牵起文明传承的纽带,实现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效果。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二中学的小萌管表示:“我今天获得了‘萌管来了’徽章,以后我会做好萌管的职责,发现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并及时制止。”
活动中,执法攻坚青年突击队、闵城乐动青年突击队、外语志愿服务队获得“城管系统青年突击队”授旗,还同步启动“我为提升‘城管进社区’服务效能献一计”人民建议主题征集,市民可通过关注“闵行城管”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栏“社区服务”—“投诉建议”—“人民建议”即可参与。
全民共治活动同步进行。现场设置了10个普法宣传摊位,通过“以图释法”、法律知识趣味问答等形式,为市民普及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城管队员还现场示范了单车小广告清除技巧,讲解相关危害及法规,带动市民共同参与城市面貌净化行动。“美丽的城市需要我们共同擦亮。”完成活动任务的参与者,获得了哈啰单车7天免费骑行卡。
主会场之外,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的城管中队也开展了主题丰富的活动。浦江中队深入商圈共解治理难题;虹桥、华漕中队的城管队员化身校园讲师,为孩子带去暑期法治课;吴泾中队则敞开大门,向市民展示无人机和非现场执法等科技手段。
“自从开展城管进社区公众开放日活动以后,城管队员和居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老百姓也逐渐知道城管的具体职责。”江川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书记凌锋介绍,“执法队员已下沉到各个居委会,居民在居委会就能联系到我们,在接到需求后,执法队员20分钟左右就能抵达现场。”
闵行区城管执法系统“7・15公众开放日”自2016年起举办,已成为连接城管与市民的连心桥。本届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了闵行城管与时俱进的探索实践,让市民感受到了城市管理的温度与活力,也为共建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城市家园奠定了基础。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