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交相辉映,在“上海地方文献联展”中读懂“何以上海”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7-15 18:03:34


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共同塑造上海文化的独特基因。7月14日下午,“上海地方文献联展”在位于上海图书馆东馆的上海通志展示馆揭幕,让读者一展读懂上海文化的深刻内涵。



如果说,江南文化是上海文化的底色,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特色,那么红色文化则是上海文化的亮色。本次联展正是由三大展览组成,分别是位于上图东馆4层的“志在云间——上海历代方志展”,6层的“沪渎有典——上海历代著述系列展”,7层的“上海:马克思主义在这里传入中国”。三个楼层,三场展览,读者仿佛开展一场品读“三种文化”的“爬楼”之旅,一步一步攀登知识高峰。



通过浏览联展中的百余种上海历代著述稿本、近五十种上海历代志书,以及上海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文献图影,读者可全面了解上海江南文化的肇兴繁盛,以及向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的创新嬗变历程,沉浸式感受上海城市精神、城市品格的深厚底蕴与丰富内涵。


据悉,本次联展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上海通志馆、上海社会科学馆承办。三个展览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系统、深入展示上海地方文献的平台。



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认为,三个展览内容各有特色,又在联动中将马克思主义的“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紧密结合起来,生动诠释“三种文化”的有机融合。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黄显功表示,希望各界加强地方文献整理与多语言宣传,进一步推动上海地方文献的研究与利用,为市民提供更多了解本土文化的途径。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参与协办。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各界共同搭建好古籍保护利用的平台,合力为上海打造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海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云间志》影印本也在展览开幕式上首发。这是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历代方志文库》影印出版项目的第一部。志书全面反映了南宋中叶以前华亭县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艺文等方面的情况,内容丰富,体裁缜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