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静安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新闻晨报、静安区总工会推出的社区融媒学院第二季公益课正式收官。本次课程聚焦短视频拍摄剪辑与AI应用前沿领域,依托上海报业集团一线专家的实操教学,为60名静安在职职工打造"职场融媒充电站"。
1.5px;font-size:14px;color:#123347;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学员们以"百年工运"与"静安之美"为主题,用AI设计与短视频镜头交出了一批融合历史厚度与生活温度的优秀作品,展现了技能提升后的创意绽放。
PART 0
1
AI创作类:用科技巧思串联历史与当下
百年工运:跨时空的精神对话 AI画笔让百年工运的历史回响
有了新表达。
1、范斯婕/《百年工运》组图
巨大齿轮转动间,熔浆流淌成时光长河,工人剪影手拉手站立其上,古铜色手掌托举着扳手、齿轮与摩天大楼共生的"奇迹",将工业记忆与现代城市巧妙联结。
2、郭牧/《工运征程,苏河百年》
以淡墨笔触勾勒苏河穿城而过的景致,旧工厂与新大楼并立,静静诉说着静安工业旧景到现代都市的变迁。
3、李艳华/《工人是天》
黄包车夫与西装行人擦肩而过,墙上滚烫的工运标语与高架桥上穿梭的地铁同框,让过去的呐喊与当下的前行形成跨越时代的对话,展现出了时空交错之妙。
4、陆康妮/百年工运,静安先行
旗帜、齿轮、高铁…… 既是历史符号,也是时代注脚,工人队伍以桥为起点,向着未来出发。
5、潘丽华/百年工运
锈蚀的齿轮嵌着百年历程 ,旧时光里 “劳工万岁” 的呐喊,化作新时代《劳动法》的守护,跨时空的握手,摩擦出炙热的火花,掌纹里的温度,让历史不再遥远,成了照进现实的力量。
6、王晓玲-百年工运
雨夜的旧址前,游行队伍举旗高呼,西装行人驻足凝视。先辈的呐喊穿透雨幕,与现代都市的灯火交融。
静安之美:日常场景里的诗意捕捉 AI技术为城市之美注入新灵感
1、李艳华/静安之美
细雨打湿街道,粉色樱花与金色佛塔相映成趣。
2、吕华/发现静安之美
以阳光斜照的街巷为画布,老洋房与佛塔并肩而立,身后玻璃幕墙高楼沉默守望,时尚与古建的碰撞定格了静安最日常的风情。
3、王井/静安寺(组图)
用光影魔法呈现多面美感:樱花漫舞时鲜活灵动,水墨晕染处悠远沉静,每一帧都让人想将这份美好存入相册。
PART 02
视频类:用镜头语言续写时代故事
百年工运:历史旧址里的精神传承
0
1
高俊雯/上海总工会旧址
作品将镜头对准"上海总工会旧址",斑驳砖墙间仍能窥见五卅运动的历史痕迹。画面中,旧址静静矗立在现代都市里,见证着从工运先驱的奋斗到当代职工投身民族复兴事业的精神延续,让历史厚重感在镜头下自然流淌。
静安之美:寻常日子里的诗意切片
1、何瑾燕/《美丽静安》
公园树影摇晃着阳光,夏末的风带着温柔,让人在繁华都市中瞬间打捞起生活的诗意。
2、缪岚/跟随我的脚步发现静安之美
以跑步视角展开,夜幕下的静安,跑鞋叩击地面的声音成了主旋律,一路风景攒满快乐
3、任思萌/发现静安之美
聚焦白日街巷,艺术与书香早已将日子酿成诗;
4、张曦/静安之美
镜头扫过静安角落,自然呼吸与人文温度交织,奏响一曲"生活协奏曲"。
一个个画面里的美好,
既是技能提升的见证,
也是职场人 “边学边练” 的生动注脚。
就像学员们说的,
在这里学到的不只是技术,
更是 “把日常变成作品” 的能力。
PART 03
公益课回看通道即将开启
没能抢到公益课名额?别担心,课程已全程录制,近期将通过"上海静安"APP以线上公益课形式上线,市民可登录客户端回看短视频拍摄、AI应用等实操教学内容,随时随地提升融媒技能。
想要解锁更多融媒技能、提升数字化竞争力的市民,可关注"上海静安"客户端及官方账号,及时获取报名信息。
关于社区融媒学院
2024年4月,静安区融媒体中心联手新闻晨报成立上海首家"社区融媒学院",秉承AI时代"人人皆媒"理念,为市民提供开放、包容、共享的融媒课程,打造"没有围墙"的公益融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