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区和云南临沧市自2017年建立了对口协作以来,崇明在产业教育人才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力,助力临沧不断发展。8年耕耘,开启了一段跨越山海的携手共建之路。7月13日,东方卫视播出《大家聊中国式现代化——合作交流篇》,带市民一起去看崇明与临沧的故事。 临沧市耿马县一直有个甜蜜烦恼——它是云南的第一产糖大县,每年产糖约30万吨,但在产糖的同时会产生40多万吨蔗渣。过去耿马县靠焚烧或堆肥处理蔗渣,既不经济也不环保。在沪滇协作的东风下,上海一家科技企业2019年入驻当地产业园,他们利用蔗渣生产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很受欢迎,已经出口到欧美地区。相关经济效益也从原本每吨3000多元提升到了2万元,企业还在当地创造了近600个岗位。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一定要保证当地工人的收入不低于其他企业。 在临沧市沧源县,也有一项甜蜜产业正加速发展,那就是蜂蜜。由沪滇协作出资建设的蜂蜜加工厂让当地养蜂农户平均每户能增收6400元左右。加工厂还将当地特色的黑蜜制成衍生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云南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乡长苏应鸿介绍说:“目前加工厂开发了21个品种的黑蜜衍生产品,如黑蜜牙膏、黑蜜洗发水、护发素和沐浴露等。从公司成立以来,销售额达到了1116万元。” 未来沧源县将继续深耕蜜蜂产业链,发展产、学、研游一体化的综合路线。 除了帮产业,崇明还在临沧扶教育。大文中学几年前还只有泥土操场,教室也非常简陋,通过崇明的大力支持,如今变成了一所颇具现代化的学校,目前已建成塑胶跑道和两个篮球场。 不仅是硬件,上海先进的教育理念也被引进过来。目前,学校80%的老师都到崇明接受过培训,崇明的名师们也会到大文中学上课、开讲座。崇明驻大文中学托管办副主任郁建超说:“崇明通过托管的方式把上海先进的教育资源带到云南来,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环境等各方面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学校人数从过去的两三百人,增长到了六百多人,并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目前学校实行全寄宿制,学生里少数民族学生众多,不少还是留守儿童,执教老师对他们的照顾无微不至。针对困难学生,援滇干部和老师们发起了公益助学项目。 “学校排查了家庭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的学生,请崇明区的爱心人士与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认领帮扶。这不仅仅对于学生是经济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上、在学习上的关心和指导。”崇明援滇干部,云南临沧市临翔区委常委、副区长贾全彪表示。 从大山到大海,8年的对口协作让崇明和临沧实现双向奔赴。区委书记缪京表示:“崇明和临沧两地已经有了很好的默契,也有了非常好的实践经验。我相信我们会继续做好。当前,崇明与临沧正处于一种山海牵手情比金坚,命运与共,合作共赢如兄弟般的良好关系。人们常说,亲戚越走越亲,崇明与临沧,我相信也一定会越来越亲!” 未来两地将进一步推动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协作共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来源:东方卫视 编辑:顾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