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金山的广袤田野间,稻浪随风起伏,阵阵稻香沁人心脾。在这里,一位“90后”新农人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他就是上海盛致农产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建宇。从东北到上海,他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在金山的土地上深深扎根,用青春、智慧与汗水,在传统农业这片古老的领域里,开辟出一条充满科技感与创新力的新道路,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生机。
立志扎根,初心如磐
盛致公司在陈建宇的父亲手中起家,最开始经营大宗原料。2013年起,在当地进行大米种植和农产品收购。2014年起,陈建宇加入了这个行业,扎根稻米产业的信念由此确立。
种田又苦又累,为什么毅然放弃城里安逸的环境、舒适的工作?陈建宇表示,自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对农民对土地最质朴、最真挚的情感。他求学在中国农业大学,专攻农学专业。从小看到父母亲起早贪黑躬耕农田,十分辛苦,他想用学到的专业知识替父母亲减轻劳作,轻轻松松地把地给种了,把钱给赚了,还要让城里的人看到优美淳朴的乡村风光,吃到更多更好的地产农产品。创业之初,他多方奔走,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市场拓展。担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后,推动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
凭借着对农业的满腔热忱与不懈努力,逐步实现了企业从传统种植到有机绿色种植,从单一卖稻谷到多元销售大米,从以线下销售为主到线上线下并重,从单纯的第一产业到一、三产融合发展的华丽升级。如今,公司年收购加工水稻和玉米各达1万吨,电商农产品销售额高达1600万元,总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陈建宇深知,自己的稻米产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家人的全力支持、良好的合作模式以及自身的刻苦钻研。在家庭中,父母甘愿做他背后的绿叶,母亲善于沟通,积极与乡亲们交流合作,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父亲执行力超强,在工作中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帮助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经营模式上,公司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保险公司”的创新合作模式,引入农业保险后,农户在面对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风险时,能够获得及时理赔,大大减少了损失,极大地增强了种粮人的信心。而陈建宇自己,则始终保持着对农业技术的热爱与执着,他热衷于钻研技术,先后攻克了优良品种引育、稻田生态技术、草害科学治理等重点难题,成为远近闻名的“田秀才”。
创新求变,勇立潮头
“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新时代农业创业者必不可少的气质品质”,这是陈建宇的口头禅,更是他在创业道路上的真实写照。面对稻米产业同质化严重这一发展障碍,他积极探索创新之路,从多个方面发力,努力为企业发展开辟新的天地。
在扩大规模方面,陈建宇深知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而扩大规模是打造品牌的关键。他牵头成立了金山唯一的稻米产业化联合体,与区域内132个合作社、12个家庭农场、35户种植大户、65家农户签订种植订单,将种植面积拓展至3万亩,成功走出了一条联农共富的新路子。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在品种培育上,陈建宇深刻认识到种子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农业的“芯片”。他在稳定“南粳46”种植的基础上,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紧密合作,建立上海水稻科技小院,成功引入“沪软1212”“上师大19”等新品种。这些品种食味值高、商品性好,目前已占水稻联合体种植面积的80%,为提高稻米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提升稻米品质,陈建宇充分发挥联合体的引领作用,推行统一选种、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烘干、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合作模式;从种植源头到销售终端,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确保稻米品质的稳定与优良。
在加工环节,陈建宇积极探索创新,实行政企协同,引进柔性削切大米加工技术。除了完善大米、胚芽米、糙米等传统产品的经营,他们还开发出米昔、大米咖啡、大米布丁、大米油、大米护手霜等多款衍生品,推动稻米加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多元高附加值产品,有效提升了产品链的竞争力。
在品牌建设方面,陈建宇构建了“产购储加销”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对大米从品种名称、产地、收货时间、产量和分布,到储存和加工时间、技术工艺、质量标准等进行全方位监控和监测,实现大米生产加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云追溯管理,做到“一户一号”,商品“一物一码”。通过这种方式,让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大米的来源和生产过程,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科技赋能,智绘新景
陈建宇不仅在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上大胆创新,更积极拥抱科技,将“互联网+”思维和智能化技术融入到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各个环节。
在工厂管理方面,陈建宇创新开发智能化管理设备,对农户种植亩数、生长情况、预估产量、实际产量、入库出库稻等模块进行数字化统计。通过这些数据,能够整体预估当年的产销情况,实现精细化的动态管理,大大提升了全产业链的流通效率。陈建宇表示,要构建“全产业链融合、多功能聚合”的现代稻米生态产业化链条,智能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如今,他正朝着自己理想中工厂的模样稳步迈进,新工厂不仅能满足稻米加工能级的跃升,还能与未来农文旅发展相衔接。
早在2015年,陈建宇就敏锐地察觉到农产品“触网”的广阔前景,将直播间开到了自家的农家小院里,用自家大米进行直播“试水”,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次年,他和团队共同努力,成功上线“来金山白相”电商平台。经过多年发展,该平台已与44家(户)绿色瓜果基地、3家绿色有机蔬菜基地达成产品销售协议,并与淘宝、东方购物等6家平台建立销售合作关系,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的渠道。
走进陈建宇的加工厂,处处都能感受到科技与创意的融合。在二楼的智慧稻米加工基地,完整的流水线设备有序排列。从去石机、流量秤,到砻谷机、谷糙分离机、厚度分级机,再到三台色选机,每一台设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稻米的品质进行严格筛选。其中,先进的智慧加工设备更是一大亮点,它能够有效降低米温、减少能耗,同时提高出米率,既保证了大米的营养价值,又实现了节能增效。
在包装设计上,陈建宇紧跟时代潮流,针对年轻人的审美和注重健康饮食的生活需求,萌生了重新设计大米包装的想法。他牵手东华大学师生,对大米包装进行整体设计。包装图片巧妙运用金山朱泾的特色地标,如花开海上景区,风格上采用非遗木版画,主色调选取绿色、橙色、橙红色等,使包装在视觉上焕然一新,更具吸引力。
联农共富,情系乡土
金山地区农产品丰富,但农户常常面临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难题。作为在信息化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陈建宇深知,要想让农产品打开市场,必须创新经营模式。他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运行模式,利用公司在种植方面的优势,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到稻米产业发展中来。
随着品牌和产业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稻花湾”这个稻米大家庭。陈建宇的电商平台也为农户们提供了广阔的销售渠道,目前已签约当地瓜果、水稻绿色有机蔬菜基地352家,带动销售超1.1亿元。他坚信“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未来,他计划进一步扩大“稻花湾”品牌的影响力,预计年销售6万亩优质水稻,产出36000吨稻谷,加工成24480吨大米,实现销售额1.7亿元,并推进稻米加工到储存、储藏、保鲜一体化产业化项目,预计带动农民增加收入1200多万元,让农民既能获得土地租金,又能通过务工增加收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展望未来,逐梦前行
2024年稻米收镰后,陈建宇又将目光投向了新的领域——稻花湾青少年服务发展中心。他以科普推广农文化为己任,面向中小学生打造以农产品为主,各类周边产品以及朱泾镇非遗项目为辅的系列体验式课程和活动。他推出了米花人物IP,打造朱泾镇首家农产品推广直播间,将流量视为“新农资”,让直播成为“新农活”,通过这些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地产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助力区域特色农产品“出圈”。
陈建宇还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美好的设想,他为盛致公司设计了集吃喝玩乐游购于一体的“一朵花、一粒米、一棵菜和一条鱼”游乐体验项目。他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的好农货不仅要产出来,更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不能负了这一方水土。”
在打造稻花湾稻米文化馆方面,陈建宇依托数字赋能,全景式地展现“一粒米”的故事。稻米文化馆内,设有稻米衍生品品鉴区、互动学习区,专设的VR体验室通过VR互动展示屏展示稻田生态系统,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稻田风光;可参观的实验室里放置着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大米食味值测定仪等仪器,让青少年能够动手参与大米质量检测,学习稻米知识。目前稻花湾稻米文化馆已对外开放,与新泾村和美乡村展示馆、青少年研学基地、创客空间等形成互动,还将与花开海上生态园联动,融入AR技术,设定手机寻宝路线,为亲子家庭带来寓教于乐的全新体验。
从农田里的“泥腿子”到农业领域的创新先锋,陈建宇用十年时间,在金山的土地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新农人的责任与担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怀揣着梦想,坚定地前行,为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和乡村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让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文:方志权 曹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