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黄浦江畔,梧桐浓荫叠翠;千里之外的云南屏边,苗寨梯田如画!
最近,在黄浦区教育局、信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黄浦区教育基金会和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支持下,云南省屏边中信半坡希望小学的师生们来到上海,奔赴一场以“温暖童行・共绘未来”为主题的城乡教育交流活动!沪滇两地的小伙伴们手拉手结下深厚友谊,用欢笑与创想描绘出一幅幅精彩的成长画卷。
近日,沪滇两地师生齐聚黄一中心小学,“上海的梧桐树和云南的苗寨梯田早就成了‘笔友’,今天,我们终于要手拉手啦!”小主持人的话语道出了这场相聚的意义。欢迎仪式上,两地师生用最真挚的方式表达着喜悦:黄一中心的赵婧妤带来钢琴配乐朗诵《一株紫丁香》,以诗意语言诉说对老师的感恩,也道出了对远方朋友的期待;云南学子带来的民族舞蹈《苗迪》活力四射,银饰叮当与鼓点共振,将苗族儿女的热情洒满全场……
最动人的环节当属结对仪式。上海学生精心准备了自己设计的校园文创:手绘校园地图做成的小扇子、用马赛克晶晶设计的杯垫,还有“会说话”的冰箱贴;云南学生则送上具有民族特色的物件:苗族绣花的小包、小玩偶等。礼物互换的瞬间,小手相握,友谊就此启航!
欢迎仪式后,结对的小伙伴们立刻熟络起来。他们分享彼此的学习与生活日常,聊聊云南的美景,讲讲上海的故事,还一起制作活动手账,记录自己的见闻,写写结对的朋友,连午间饭菜的香气里都混着叽叽喳喳的欢笑。
午后,黄一中心小学组织了学校的“童心视界”特色课程体验,乐趣横生。制作花草团扇时,小伙伴们小心翼翼地在扇面上布置花草,将自然之美定格在扇面;漆扇创作时,则把上海的都市美学和云南的山水意境融合起来,用多彩的颜色碰撞出风格迥异的扇面;特色摄影课上,大家用镜头在校园里寻宝,捕捉阳光下的笑脸、记录教学楼的剪影,让照片仿佛有了声音,镜头里的每一帧都是友谊的见证!
云南师生还走进上海的一处处城市地标。夜游黄浦江时,两岸灯火璀璨;登上东方明珠电视塔,将魔都的繁华与活力尽收眼底;漫步豫园,在亭台楼阁间触摸江南园林的雅致;走进童涵春博物馆,了解上海老字号的发展,亲手制作香囊;在上海自然博物馆里,恐龙骨架与奇妙的动植物令人连声惊叹,好奇心也在探索中不断生长……此外,一场特别的“财商课”在信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展开。沪滇两地学生分成小组围坐在一起,听老师讲货币的由来、学习辨别人民币的小技巧,还模拟了“零花钱分配计划”,了解了常见的诈骗手段。
随着本次城乡结对交流活动进入尾声,沪滇两地学生开展了“‘童’话美好时光,AI 共创”活动,大家借助平板电脑和豆包软件将几天的收获与感悟化为绘画、诗歌等作品。有的画出“沪滇共舞”的场景,有的将城市街景描绘在云南屏边山区中,有的写下短诗……
小组汇报时,学生们举着作品大方分享:“这是我们设计的‘友谊之画’,左边是云南的山,右边是上海的楼!”“我们作了一首诗,说说我们看到的城市景色!”稚嫩的声音里,是对友谊的珍惜,更是对未来的向往。
时光虽短暂,两地学生心中已然种下联结的种子。从校园里的初见,到城市中的探索,再到共创时的默契,他们用真诚打破了距离,用欢笑诠释了友谊。黄意涵同学表示:“通过交流,我不仅获得了很多民族文化的知识,还了解到了云南屏边伙伴们的学习生活。希望以后我能有机会去参观他们的校园,体验不一样的学习生活!”
正如活动主题“温暖童行・共绘未来”所言,这场跨越山海的相聚,是城乡教育协作的生动实践——让孩子们在交流中成长,在共情中懂得,无论身在何方,大家都在用同一份热爱,描绘着属于自己,也属于彼此的美好未来!
记者 / 张雯婧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张雯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小红书像一棵大树,黄浦区培育“大树参天、枝繁叶茂”生态图景
2. 警惕!小朋友玩手机刷爆父母银行卡,这是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