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旁的永平路上,多家商户成功“外摆”,灰太狼烧烤店放置了七八张帐篷休闲桌椅后营业额激增30%;德式风味餐厅与其他商户共享空间的8张外摆桌伞,不仅拓展了堂食空间,还成为快递员、行人短暂休憩的港湾;御陕坊店主在门前摆放了4个精致花箱,已是吸引顾客拍照的新晋“打卡点”。
整洁有序的环境取代了往日混乱,这与人大代表深入街区、赋能治理密不可分。
代表深入街区
一线问计听民声
永平路(东川路-江川东路)依傍交大,是师生、居民和园区工作者寻觅美食的重要场所。不到千米的路上两侧商铺林立,餐饮店占了六七成。长期以来,部分商户门前台阶区域成了困扰街区治理的“病灶”:有的跨门经营侵占公共空间,有的杂物随意堆放阻塞通行,还有的私拉电线充电潜藏安全隐患……
江川路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市、区人大代表深入永平路街区,通过实地考察,听取相关职能部门、街区党组织及街面商户意见,收集高校学生、周边居民和单位代表等群众建议的方式,全面了解永平路当前经营现状和存在问题。
凝聚各方共识
协商议事集民智
要怎样做,才能让这“外摆距离”美美与共?
江川路街道人大工委以“人民城市议事厅”形式,邀请人大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街区党组织书记、街面商户、高校学生、周边居民和单位代表等60余人,聚焦“商户‘烟火气’与街面‘风景线’,如何让外摆距离美美与共?”开展热议。
议事现场,多元声音不断涌现:“店门前干净整洁才有人来”“生存先于美化”“油烟扰民问题能否真正缓解、要美化更要避免占道影响通行”“缺的不是餐饮,而是能陶冶情操、放空的空间”“可以用好高校专业资源,为街区高颜值注入文化内涵”……街区党支部书记则提到,街面管理最大的难题是如何统一标准和如何长效保持,建议形成明确的管理规则。
相关职能部门从专业角度提出,试点“外摆风景线”项目——用绿植装点街面、以特色装饰汇聚人气,同时设立一套“准入”与“监管”的双轨机制,推动商户、居民、管理主体美美与共。
推动“议”有质量
“行”有实效
为推动议事成果有效转化,街道人大工委完善全流程跟踪机制,把活动中收集到的“问题清单”以及丰富多元意见建议转为“履职清单”,督促街道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快破解街区发展疑难杂症,形成闭环管理链条。
议事活动后,街道火速出台《市容优化环境操作指南》,明晰了操作规范。业态丰富、条件成熟、机制完备的永平路成为闵行首条“外摆”试点路段。针对议事中提到的用好高校专业资源,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后续的“外摆”设计中考虑请上海交大设计学院来为街区进行景观设计,为永平路增添更多青春气息文化元素。截至目前,永平路上共有12家商户成功“外摆”,还有商户陆续申请中,让商户烟火气和街区风景线找到最佳结合点,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