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房可圆 > 文章详情

【住房更新,匠心传承⑱】德邻公寓焕新归来——构建北外滩综合文化服务载体

转自:房可圆 2025-07-14 10:34:29

【编者按】为更高质量推动旧住房更新,传承修缮匠心技艺,守护城市民生福祉,“房可圆”编辑部推出【住房更新,匠心传承】主题专栏,围绕住房更新工作抓示范、树典型。今天请看第十八期:德邻公寓焕新归来——构建北外滩综合文化服务载体

历经15个月的精心修缮,承载着深厚记忆的优秀历史建筑——德邻公寓,以崭新姿态荣耀回归。这座昔日的“文人客厅”,成为集文化展示、创意办公、精品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并与周边历史建筑群落有机融合,串联起城市文脉探源与休闲消费的宜游路线。

德邻公寓与周边历史建筑共同形成宜游群落©UA尤安设计)

德邻公寓西南转角(©田瑞华)

历史溯源

德邻公寓位于虹口区四川北路71号,其名称来自《论语·里仁》里“德不孤,必有邻”,由共和地产投资、五和洋行设计,建成于1935年,是上海滩最早一批配备电梯的公寓。张恨水、郁达夫、刘白羽等文化名人曾居住于此,被誉为上海的“文人客厅”。其从公寓住宅、到旅馆、日军宪兵队司令部、信谊药厂、购物中心的数次功能变迁,是见证城市历史的“活化石”。其附近东南侧的大桥大楼、新亚饭店也是同时期同一地产商建造。2005年德邻公寓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22年12月,UA尤安设计接手后,开启了这幢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的新篇章。

德邻公寓的历史变迁(©UA尤安设计)

匠心修缮

作为建筑师负责制试点项目,UA尤安设计开启建筑师主导下的“开发-设计-运营”一体化更新模式新探索。此次德邻公寓保护修缮项目以“尊重历史、还原历史、保护历史”为首要原则,在外观上不破坏现有立面,恢复其原始风貌;内部非重点保护部位采用现代简洁的设计风格,满足现代办公需求的同时与重点保护部位进行了可识别的区分。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和材料的同时,在细节上延续历史比例与节奏,保留了代表性的圆弧造型与斩假石肌理。建筑在满足自身设计总部使用需求的同时,引入众多创意设计工作室入驻,共同将项目整体打造成为以设计为核心,集创意办公、展览展示、会议论坛、格调小店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会客厅”。

修缮前航拍(©UA尤安设计)

修缮后航拍(©颜洪熙)

修缮前西南门厅(©UA尤安设计)

修缮后西南门厅(©颜洪熙)

修缮前室内大中庭(©UA尤安设计)

修缮后室内大中庭(不孤庭©颜洪熙)
空间活化

德邻公寓的更新不仅在于修缮复原,更在于通过创新设计策略,实现历史空间的活化再生与开放共享。一是贯通公共廊道,重塑场所关系。首层空间完全向社会公众开放,打造连接北侧社区与南侧公园的“德邻廊”,解决周边人车无序混行问题,重塑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社交场所,增强社区活力。二是延续历史肌理,融合新旧对话。通过采用现代简洁的幕墙,延续历史竖挺立面的比例节奏,消除了原中庭封墙拆除后的割裂不适感,同时又确保了历史可读性。三是焕新中庭空间,功能灵活转换。采用电动开合玻璃顶棚兼重力自滑移专利技术,满足自然通风采光和消防排烟要求;在面积相对较小的“有邻厅”,运用斜向的自动遮帘,实现多功能使用需求的场景灵活转换。四是打造共享花园,提升第五立面。将设备集中布置并利用垂直绿化遮蔽后,释放屋面空间打造公共屋顶花园,面向员工及公众开放,提升建筑第五立面形象,提供远眺苏州河景观的独特活动场所。

德邻公寓功能焕新升级(©UA尤安设计)

德邻公寓“不孤庭”©田瑞华)

“德邻廊”实景(©颜洪熙)

“有邻厅”实景(©颜洪熙)

德邻公寓“有邻厅”©田瑞华)

室内保护部位修复©田瑞华)

德邻公寓及周边区域(©颜洪熙)

结语

洗尽尘埃、重现风华的德邻公寓,散发着穿越时光的独特魅力,是上海在城市更新中守护历史文脉、激发区域活力的生动实践,成为继今潮8弄后的又一张承载虹口记忆、彰显海派魅力的文化名片。

资料:UA尤安设计   

供稿:更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