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快闪教室直播”,看见人工智能如何改变课堂!

转自:第一教育 2025-07-13 15:18:12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课堂?

北虹高级中学的音乐课堂上,学生借助人工智能作曲软件为校园定制配乐,细致雕琢作品的情感张力;

中州路第一小学的学生借助AI驱动的“诘问-反馈-再诘问”互动学习机制,实现了从事实认知到价值认同的思维跃迁;

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的高三生物课堂上,学生借助智能体阅读并解析科研论文,进行观点-证据-推理论证的训练;

丰镇中学在语文课堂引入生成式AI,改编《木兰诗》课本剧并设计舞美场景,促使学生在戏剧表演中完成跨学科表达与思辨……

当下,在变革的课堂中,AI已渐渐成为与孩子们的思考、探究交织在一起的“助手”与“伙伴”。

7月12日,第三届北外滩教育发展论坛在世界会客厅举行。

活动中,一场“AI力快闪教室直播”用12个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真实课堂场景,生动诠释了虹口的课堂变革。

论坛以“融合与创生:AI驱动的教育变革”为主题,吸引了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多位专家大咖展开跨界对话与碰撞,共同寻找AI+教育的更多可能。

数字化服务覆盖6万学生

在江湾初级中学,AI担当学生“智启网页新视界”的助手。过去学生只会最基础的HTML/CSS语言,遇到复杂功能往往畏难退缩,而现在,他们只需清晰描述需求,AI就能生成相应代码。一个学生为科技节页面添加了3D模型旋转功能,另一个学生在网页底部搭建了评论区……

在多次调试中,学生学会了将需求拆解为功能、参数与代码,更在探讨AI的优势与局限时,学会了辩证地看待技术发展与人机协作。

这样的课堂,在虹口的中小学里,已逐渐成为生动的日常。

据虹口教育局介绍,虹口已建成“数智虹教”基座,贯通国家和上海市智慧教育平台,打造涵盖“教学管评研训”的“云支持”育人体系,为虹口区6万学生、6700名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

论坛上,虹口区委副书记、区长吕鸣还介绍到,虹口构建起“基础-特色-卓越”的三级进阶课程体系,联合华东师大开发30课时AI基础课程,在全区中小学实现100%普及;支持南湖职院向中小学提供AI职业体验特色课程;依托“青少年科学院虹口分院”打造“AI+工程+项目”卓越课程,培育人工智能“未来之星”。

近300教师成为“主理人”

如果说课堂上的变化让AI+教育具体可感,那么虹口搭建的治理体系,则让这场变革更加可持续。

据虹口区教育局介绍,虹口并不是简单地把AI技术“搬进教室”,而是围绕“构建完善人工智能区域课程体系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探索”三大核心重点工程,全链条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耦合。

在虹口,这场AI变革不是从“技术”,而是从“人”开始。在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孙磊看来,AI要在教育中真正生根,离不开一支敢用、会用、能创的教师队伍。

为此,虹口首先把重心放在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育上,创新建立“三级CIO”制度和“教师主理人”机制,推动教师从被动使用走向主动创造:学校CIO协助校长推动校内AI教育建设;学段CIO打通多校协作,共享教研资源;区域CIO则从顶层设计、政策解读上引领方向。

为破解教师从理念到落地的技术障碍,虹口于今年1月上线了“HEADS虹口教育智能体导航系统”,用“大模型+知识库+工具链”搭建数字底座,降低智能体开发门槛。截至目前,已有200多位教师成为“主理人”,182个教育智能体成功在HEADS平台上线,后续还有约150个教育智能体PRO也已经“在路上”。

这些智能体既服务课堂探究,也在作业辅导、学情分析中发挥效能,实现AI从“拿来用”到“量身造”的跨越,实现个性化、场景化、可追溯的精准教学支持。

“教育智能体Pro”指南发布

随着AI深入课堂,数据安全与教育伦理的挑战随之而来。据介绍,虹口同步织密治理体系,今年1月,虹口发布《虹口区学校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管理办法》,成为国内首个发布区域生成式AI管理规范的城区。

同时,虹口教育局还联合教育专家、技术专家和一线AI专员,组成了“教育智能体伦理与专业审查委员会”,严格把关每一个智能体从开发到上线的环节,并搭建起“区域-学校-班级”三级防护体系,规范管理智能体全流程,将数据安全和教育伦理落实到每个智能体、每节课堂。

现场,虹口《“教育智能体Pro”创制和应用指南》重磅发布,为智能体从设计到审核、应用提供了标准化指引,标志着虹口在AI教育治理与实践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这些举措,与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浩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谈到,在“AI驱动的教育变革”中,“变”字主要需聚焦三个方面:深化育人本位的价值锚点、深化全域协同的生态构建、深化问题驱动的应用创新。而虹口所探索的,正是如何把这样的价值指向,落到治理、课堂与教师协同生长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院士教授、行业专家同台论道

人工智能正加速重塑教育形态,未来的教育又将走向何处?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带来了“AI时代,教育的‘变’与‘不变’”主题演讲。

他谈到,AI对教育的改变是全方位、深层次、持续性的,将重塑教与学的范式、弥合教育资源的鸿沟、革新教育评价的体系、增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要“坚守教育的初心和本质,积极顺应时势和需求,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与路径”。

活动上,三场分论坛进一步将“融合与创生”的主题拉向未来。

在“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AI加持的学校变革力”分论坛上,来自上海、北京、澳门的校长和专家们分享了各自学校如何用AI打通教研、教学与评价;

在“从课堂变量到成长增量:AI赋能的人机协同力”分论坛上,AI如何帮助学生激发探究、启发推理成为讨论焦点;

在“从技术原理到一线实践:AI助力的未来学习力”分论坛上,教育科研与头部科技企业共同探讨如何让AI真正成为服务深度学习的工具,而不是沦为单纯的“炫技”或“速成”。

值得关注的是,两项新的战略级项目也在这场论坛上同步启动:

虹“芯”魔方青少年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将为虹口的人工智能教育提供更具科研气质的试验场;

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虹口实验区也在现场宣布共建,标志着未来这里将成为更多AI+教育实践研究的孵化基地。


文字:白羽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芮德贵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