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协 > 文章详情

三文鱼也有中国亲戚?动物为什么不用刷牙?为什么植物会散发不同的气味?| 万问万答

转自:上海科协 2025-07-13 13:53:15

三文鱼也有中国亲戚

Q:

我们常吃的三文鱼来自大西洋,它还有一个名字——鲑鱼。那中国有没有三文鱼的亲戚它又是哪种鱼呢

A:

三文鱼的学名是大西洋鲑,属于鲑的一种。鲑是个大类,一般有十个属。生物学上用界、门、纲、目、科、属、种加以分类,68种鲑科鱼类算是一个大科。大马哈鱼是中国的鲑科鱼类,也是太平洋鲑的一种,与大西洋鲑是亲缘品种。大西洋鲑的分布从北欧到北美,北欧尤以挪威一带比较有名。大西洋鲑就是中国人所说的三文鱼,在欧洲主要指品质较好的大西洋鲑。20世纪90年代,大批量进入中国市场。

英文中salmon的熟知度很广,但不能将之与三文鱼对等,实际上salmon在不同国家与地区含义有所不同,泛指太平洋、大西洋鲑等。大西洋鲑主要是一个品种,太平洋有多个种别。为了捍卫大西洋鲑的“正统”地位,人们给它加了一个定语叫挪威三文鱼,这也是大西洋鲑的俗称。

从字面上理解,salmon是指向上。河口鱼类根据生殖洄游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降河鱼类,一类是溯河鱼类。河鳗主要生活在淡水,产卵在海水,从江河到海是顺流而下,属降河性鱼类三文鱼、刀鱼海中长大,产卵在淡水,由海至江溯流而上,是溯河性鱼类。

动物为什么不用刷牙?

Q:

人类每天早晚都需要刷牙,动物既没有牙膏牙刷,也没有牙线、牙签,它们是怎样保持口腔清洁卫生的呢?

A:

这个问题必须建立在是否有“刷牙”这个必要性上。人类需要刷牙,因为不刷牙可能会产生龋齿现象。在动物界里,则需要区别对待。比如说鸟类,它们嘴里并没有什么牙齿,当然就不需要“刷牙”。

在有牙齿的动物中如大型爬行动物、陆地脊椎动物鳄类,以及很多具有明显的牙齿的哺乳动物,它们需要“刷牙”吗?这就要从食性角度去考虑。食肉动物,包括爬行动物中各种各样的鳄类,哺乳动物中食肉的猛兽,它们的牙齿大多数是比较尖利的。从动物的牙齿分化的角度来考虑,尖利的牙齿便于撕扯,可以轻松将肉撕下并吞咽到肚子里。这些动物牙齿之间的距离比较宽,排列得不太紧密,并不容易残留食物残渣。此外,很多动物也有自己的“刷牙”妙招,比如一些小型鸟类会去鳄类的嘴里啄食食物残渣,这就是自然界的神奇之处。

很多食草的哺乳动物嘴里也有牙齿,它们会产生龋齿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食草动物的食物来源是植物,植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需要在体内经历漫长的消化过程,不容易滋生细菌或产生其他物质,所以可能并不会对动物的牙齿造成严重的损害。不过,食草动物牙齿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实是咀嚼食物时造成的牙齿磨损问题。

人类有龋齿其实并不完全是由于细菌造成的,很多时候跟饮食习惯有关。人类属于灵长类动物,是杂食性动物,但现代人类所获得的很多食物中含有过多的糖分,更容易产生化学反应,造成龋齿,因此餐后刷牙或用牙线清理牙齿,的确是一个保持口腔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为什么植物会散发不同的气味?

Q:

自然界中有很多花花草草,凑近一闻,它们的气味也各不相同。为什么不同的植物会散发出不同的气味?气味对于植物来说意味着什么?

A:

花的不同的气味实际上体现了传粉方式的不同。闻起来比较芳香的花朵更多吸引的是追逐蜜腺的一些昆虫,比如蜜蜂、蝴蝶之类;而一些气味比较难闻的花,吸引的更多是一些食腐的昆虫,比如苍蝇或者甲虫。因此,不同的气味实际上反映了植物对不同昆虫传粉的适应。

还有一些植物开花之后闻上去没有什么气味,是因为这些植物更多的是依靠风来进行传粉的,比如小麦、水稻、玉米等。而樱花的气味非常淡,则是利用视觉色彩来吸引昆虫,因此并不需要用气味来吸引昆虫。由此可见,植物的传粉方式具有多样性,可以利用不同的感官、不同的策略来吸引昆虫,采用不同的传粉方式来达到繁衍后代的目的,这实际上也是演化的力量。

植物体内本身会合成多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叫做次生代谢产物,有些植物会在花或其他部分累积一些有毒的物质,这是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一种自卫性的反应。不同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可能会有不同的影响,一旦没有掌握好药理药性,就会造成毒效,这需要通过科学手段来对这些药物中的成分进行鉴定,明确之后才能安全地使用。

整理:公子欣

本栏目内容转载自《万问万答——问出你的为什么》,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组编,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本文封面图及文内图片均来自包图网(获授权使用),转载可能引起版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