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国产首艘大型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在上海洋山港顺利完成1000吨国产绿色甲醇船对船加注作业。此次加注耗时约9小时,全程高效顺畅,背后离不开洋山港海事局的周密部署与全程保障。
据悉,作为集“国内船东第一单、国内船厂交付第一艘、国产甲醇主机第一次实船应用”三大突破的远洋船舶,“中远海运洋浦”轮首次在洋山港船对船加注,是我国航运业践行“双碳”战略的重要实践。而洋山港海事局的专业保障,为这一突破性作业筑牢了安全与效率的基石。
记者从海事部门了解到,为确保本次加注作业顺利完成,洋山港海事局提前开展全流程风险防控:包括对加注船的操作资质及安全规范进行逐项核验,形成详尽的评估报告;同时,针对绿色甲醇的特性,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明确作业中可能出现的泄漏、火灾等风险的处置流程。
在作业期间,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时追踪加注动态,洋山港海事局执法人员现场全程值守,确保船舶系泊、管线连接、燃料输送等环节严格符合安全标准。这种“事前评估—事中监管—事后总结”的全链条管理模式,不仅保障了本次加注的顺利完成,更构建了国产绿色甲醇船舶加注的“海事监管标准”,为后续规模化作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监管经验。
此次加注的1000吨绿色甲醇产自内蒙古,通过创新工艺实现低碳生产,相较传统化石燃料可显著降低船舶运营的温室气体排放。而洋山港海事局的保障工作,不仅让这一环保燃料得以安全高效地应用于实船,更有力提升洋山港在“绿色燃料供应保障”的核心竞争力。
业内认为,国产绿色甲醇不仅能满足大型远洋船舶的动力需求,更能在海事监管体系的保障下实现商业化应用。这一突破增强了我国在绿色航运领域的话语权,更为全球航运业提供了“燃料创新+监管保障”的中国方案。随着国际环保法规趋严,绿色甲醇等清洁燃料成为航运业转型的必然选择。洋山港海事局表示,将持续完善绿色燃料加注的监管机制,助力洋山港打造全球绿色航运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