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镜是什么?为什么被称为“皮肤科听诊器”?
1. 色素性疾病:黑色素痣、甲母痣、幼年良性黑素瘤(Spitz痣)、恶性黑素瘤(罕见但凶险)、色素性皮肤肿瘤(儿童相对少见,如基底细胞癌、色素性鲍温病、鲍温性丘疹病)等。
其中色素痣是皮肤镜检查最主要的病种,最新的《色素痣诊疗专家共识》中98.3%的专家认为临床诊断色素痣多数情况下通过病史和体检可明确诊断,可使用皮肤镜、RCM等影像学辅助,组织病理学不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对于高风险人群需要密切监测,建议每年或每半年检查一次。
图1
图1展示了良性色素痣的发展变化模式,虽然周围的小球提示皮损增生活跃,但是在接下来的观察中皮损为对称性扩大,而不会出现黑素瘤的不对称生长,蓝白幕,污斑、不典型血管等改变,对于儿童患者而言此类皮损通常没有必要切除。
图2
图2的色素痣(色素性spitz痣,又名REED痣)一开始为不对称生长,非典型模式,后面逐渐稳定,展现出中心色素,周围网络色素模式,但是仍旧不对称,不典型,此类皮损就比较建议手术切除。
图3
图3临床表现为化脓性肉芽肿的幼年良性黑素瘤(Spitz痣),初次皮肤镜检查在笔者血管瘤激光门诊,因形态可疑最终建议手术切除,而后病理证实为Spitz痣。
2. 炎症与感染性疾病:降低误诊漏诊
- 可诊断疾病:
- 银屑病、副银屑病、湿疹、玫瑰糠疹等
- 真菌感染(头癣、体癣、甲癣)、疥疮、虱病
- 病毒感染(传染性软疣、寻常疣)
- 不干预的后果:
- 银屑病:误当普通湿疹,延误病情导致皮损加重或并发症(如银屑病关节炎),延误最佳干预时机。
- 副银屑病:部分大斑块副银屑病有向恶性转化的趋势,需要长期密切随访,如果忽视有进展成蕈样肉芽肿的可能性
- 头癣:由于真菌检查阳性率偏低,漏诊或疗程不充分后容易导致病情反复,永久性瘢痕性脱发。
图4
图4.脓癣患儿治疗期间的皮肤镜随访,皮肤镜检查可以成为提高病患坚持长时间治疗依从性的有力工具。
图5
图5.患儿指端出现黑色增生物,家长担心恶变前来就诊,皮肤镜下显示为寻常疣伴随角层下出血,打消了家长的疑虑,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3. 毛发疾病:捕捉“隐形”的希望
- 可诊断疾病:斑秃(鬼剃头)、拔毛癖、先天性毛发稀疏等。
- 不干预的后果:
- 斑秃:早期不治疗,病情持续进展可能发展为全秃。
-拔毛癖:容易误诊为斑秃,付出大量时间和金钱却得不到改善,甚至长时间使用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如系统性使用激素治疗)。
图6
图6显示了皮肤镜监测斑秃患者皮损变化,治疗前斑秃区光滑无毛,皮肤镜下却见黄点征黑点征(毛囊存在标志),是坚持治疗的信心来源。虽然治疗后照片里秃斑改善不显著,但是皮肤镜下却可见局部出现较多新生毛发,快速生长的“猪尾巴发”,使用皮肤镜作为监测疗效的手段,让患者更容易看见肉眼和相机无法观察到的疗效,从而建立起治疗信心。
4、皮肤镜下辅助治疗:医生的第三只眼睛
适应人群:可充分配合医生护士操作的较大的儿童或青少年
疾病种类:皮肤镜辅助取刺入皮肤浅层异物,清理无法用药的特殊部位的寄生虫
图7
图7皮肤镜下“手刃”睫毛虱。右图为皮肤镜下眼科镊夹着的虱虫。
图8
图8皮肤镜下搜索扎入手掌的细小木刺,并且使用记号笔一一标出,便于接下来的治疗操作;除
家长必知的3大误区
1. 心理建设:告诉孩子“就像用手电筒找宝藏,拍照时变身木头人!”
2. 衣着准备:穿宽松易脱衣物,充分暴露检查部位
3. 皮肤清洁:检查前患处勿涂药物/化妆品(如碘伏、炉甘石、粉底),但无需刻意洗澡(以免洗掉重要皮屑)
4. 隐私保护:隐私部位检查时,父母可在旁安抚
5. 定期复诊:对于存在一定风险的皮损(如不典型色素痣、甲母痣、Spitz痣等),定期皮肤镜随访是关键!如果无法按时随访和复查,那么手术切除也不啻为一种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