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倾听民声、捕捉微芒……这个社区绘就全龄友好幸福图景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7-11 17:40:18

清晨,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落在辽源党群服务中心全龄友好场馆的门口。81岁的王步梯奶奶推着轮椅上的79岁老伴缓缓来到场馆门口。正在巡查的保安队长黄师傅一眼看见,立即小跑着迎上去:“王姨,您二老来啦!让我来推王叔。”他熟练地接过轮椅把手,稳稳地推过场馆的无障碍坡道。这温暖的一幕,已在这座场馆重复了566次。

这座充满温情的场馆,用10.5万人次的暖心服务,书写着属于社区的美好篇章。场馆现场负责人汪诗琪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像王奶奶夫妇这样的特殊需求:“陈姨怕热,18号活动室要提前30分钟开空调”“智能手机公益课志愿者蔡叔提前20分钟来备课,需要提前打开相关设备”“每天固定18:30左右场馆内儿童比较多、喜欢跑来跑去,需特别留意安全”……场馆对居民的关怀,渗透在每一个细微之处。

从“无”到“有”让期待落地生根

“妈妈你看,这是我和老师做的小兔子!”四岁的乐乐举着彩泥作品奔向妈妈。年轻妈妈李婷擦掉孩子脸上的金粉,笑着对工作人员说:“没想到当初写在意见簿上的愿望,现在变成这么棒的早教课。”截至目前,28期早教课程像春雨般滋润着400多个家庭,2楼儿童活动区总是回荡着这样的欢声笑语。

1楼江心暖心会客厅里,阳光透过新装的遮光帘,如金色的纱幔般轻柔地洒在桌面上。大学生小王正坐在落地窗前的学习仓内奋笔疾书,四周安静得只能听见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此前,不少居民向场馆工作人员反映:“备考复习的时候,家里太吵,外面图书馆又远,要是家门口能有个静音的地方学习就好了。”场馆工作人员将这些需求记在心上,第一时间反馈给街道,经过精心筹备,新增充电口的静音学习仓应运而生。

“以前在附近想独自复习只能去外面的图书馆,现在家门口就有隔音超好的自习室,就像给我们量身打造的一样。”小王感慨道。数据显示,2间学习仓日均使用率达96%,夜间开放时段更是一位难求。

从“听到”到“做到”让心声开花结果

银龄课堂里,20多位老人正跟着志愿讲师蔡叔叔学习手机买菜。“以前总觉得智能机是年轻人的玩意儿。”赵大爷边说边成功下单了一斤苹果。自正式开馆以来,场馆为长者群体量身定制36期智能手机课堂,共计服务长者700余人。

咖啡吧里,氤氲的香气如轻柔的梦纱般弥漫开来。刚下班的陈女士循着这股诱人香气踱步而入,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欣喜。“之前好多居民都反映,大家下班时间晚,原来的营业时间根本喝不上现磨咖啡。现在好了,营业时间延长到晚上6点半,我终于能在这温馨的氛围里,好好享受一杯热咖啡啦。”她轻捧着咖啡杯,似在品味生活的美好。数据显示,晚间服务时段客流增长了45%。

窗外,阳光斑驳洒落。崭新的宠物拾便器立在花坛旁,日均使用达30余次。曾有养宠居民向场馆工作人员诉苦:“带宠物出门,难找清理工具,既脏环境又怕扰人。”场馆工作人员牢记心上、及时上报街道,精心筹备后,这个贴心的拾便器便出现在大家眼前。

从“标准化”到“有温度”让关爱细水长流

午后三点的“书香角”,阳光在310本捐赠书籍上跳跃。退休教师张阿姨轻轻抚过书脊上捐赠者的名字:“每本书都像一位新朋友。”其中103本由居民宋浩麟无偿捐赠,扉页上“愿书香伴你成长”的寄语,让这个角落接待了2.3万人次读者。

物业工作人员小苏正对场馆内轮椅通行区域铺设防滑地垫,调整扶手角度。“这些改动能让轮椅出行更方便安全。”他说。半年来,场馆不断优化轮椅通行路线,还组织了10余次安全培训,居民满意度提升了65%。与此同时,那本详细记录着566次爱心助行的服务记录表,已悄然翻过94页,每一页都记载着对特殊群体的关怀。

夕阳的余晖轻柔铺洒,工作人员小贾正认真整理着明日活动物料。前台记录本上,居民新需求一一罗列:盼有更便捷的预约小程序,期望组织代际交流活动……记录本里还夹着一封来自王步梯奶奶的感谢信。信中,腿脚不便的奶奶满心感激地写道:不久前她意外摔倒,场馆现场负责人迅速安排,全体工作人员接力,每天准时接送她,小心翼翼护送至康复区域,每一次接送都似温暖接力,让她心里暖意融融。

“每天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看着玻璃门开合间,走进来一张张期待的脸。”场馆现场负责人汪诗琪望着数据大屏上跳动的数字——10.5万服务人次、900多场活动、98%满意度,轻声说道:“这些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若干个温暖的故事,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