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知产护航创新力!杨浦打造法治“强引擎”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7-11 13:21:04

近年来,杨浦区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区建设,持续加大知识产权法治保护力度,着力打造知识产权法治保障高地,为区域创新生态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探索集成服务模式

护航市场主体创新发展

2025年5月,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杨浦分中心揭牌成立,明确杨浦分中心协助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专利快速预审支撑、快速维权、综合服务等职能,并通过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实训基地”等举措,进一步完善行政与司法衔接机制。分中心成立以来,举办了“知产领航•破局出海”企业国际化知识产权布局策略深度交流会等活动,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扶持创新型企业成长

加强协作配合

形成大保护合力

杨浦整合区内职能部门及专业法律服务机构等各方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切实发挥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共同体作用。

区人大成立全市首个知识产权保护委员工作室,为本区高质量知识产权法治供给献智出力。区知识产权局联合区委宣传部、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等部门共同召开“知汇Young·益企护航 协同共赢”杨浦品牌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座谈会,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与平台、企业之间的双向信息沟通,推动构建政府、平台、经营者和消费者四方联动的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不定期召开知识产权工作研商会,分析研判本区涉知识产权相关案件线索、执法司法等工作,推动公检法协同联动形成合力。区法院与区文化和旅游局签署“推进知识产权协同治理工作合作备忘录”,在文化版权领域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

法治服务“零距离”

直达快送入园区

区检察院、区法院、上海杨浦同济科技园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品牌入驻签约活动,签署三方协作机制框架协议,推动“杨小知工作室”“法治副园长”入驻同济科技园

区司法局在湾谷科技园建设法治服务中心,聚焦平台经济和园区企业需求,整合律师、调解、公证、法援等资源开展集成式组团服务,协助园区企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

区法院在长阳创谷、湾谷科技园开展知识产权巡回审判进园区活动,通过现场庭审、普法宣传、互动解读等环节,把知识产权宣传与司法服务零距离送达企业。

前端预防+多元解纷

提升知识产权纠纷化解质效

区司法局着力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前端预防、多元化解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依托调解服务专窗,一站式完成案件诉前分流处理,切实缩短案件处理周期,强化商事调解组织对知识产权纠纷的导入,并依托“智慧调解”平台、解纷“一件事”平台,实现知识产权纠纷全过程线上流转,彰显高效、便捷、灵活的调解优势。

区知产调委会加大对区内平台经济头部企业的分析研判力度,定期开展类案专题研讨,发掘企业法治风险点、需求点,积极参与涉B站、美团、抖音等平台经济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围绕知产调解高频问题,制作发布“杨小调”普法宣传视频、知产调解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剖析与法条可视化呈现,引导通过非诉讼途径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普法宣传

提升公众的知产保护意识

区法院举行涉互联网商事、知识产权合同案件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回应互联网交易参与主体的司法需求,助力构建法治化数字营商环境

围绕“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宣传周主题,区知识产权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等部门通过开展品牌服务开放日、知识产权互动集市、知识产权线上答题等一系列活动,加大普法宣传,扩大知识产权法治保护的品牌效应

加强人才培育

为知产保护提供人才支撑

区法院完善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机制,利用各种培训载体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提升知产审判业务能力。

区检察院组建知识产权办案团队,提高办案的专业化程度,并与行政机关、公安机关等建立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协作机制。

区司法局加强知识产权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鼓励从事知识产权业务的律师取得专利代理人职业资格或执业证书,参与市律协知识产权方向专业评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法律、理工等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法治人才。

文字丨陈涛

图片丨陈涛

编辑丨吴百欣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