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世博水环品质提升工程启动,打造“人民水岸”2.0版城市滨水新标杆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7-07 21:02:58


继陆家嘴水环之后,浦东又将“诞生”另一个水环。近日,浦东新区世博水环品质提升工程一期开工。作为新区的又一重大民生工程,世博水环将成为浦东对“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全新实践,在1.0版本的陆家嘴水环基础上,探索打造2.0版本的城市滨水新标杆。


22.3公里的世博水环,将实现生态治理、空间活化与功能升级的有机统一,以生态功能和文旅商体展融合的模式,构建“森?呼吸”的自然城市共同体,塑造超大城市滨水更新的“浦东样板”,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空间的多元功能需求,让滨水空间真正成为“人民城市的会客厅”。


构建“一环四带四心八景”的景观结构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总目标——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世博水环品质提升工程作为浦东精品城区建设、城市更新提升、超大城市治理和民生保障的重要项目,是浦东新区的又一个重大民生工程、宜居工程。



据介绍,世博水环由白莲泾、大寨河、北界河、人民江、三林塘港、小黄浦6条河道构成,全长约22.3公里,涉及周家渡、南码头路、花木、东明路和北蔡、康桥、三林七个街镇,辐射约160万人口,与黄浦江衔接成“o”字环形。


通过绿道贯通、驳岸改造、功能植入等,世博水环品质提升工程将实现从“河道治理”到“滨水社区营造”的升级,围绕“人民水岸、活力水环”2.0版本的愿景,聚焦一环贯通、水岸联动、三生融合、四季有景,打造城市滨水新空间。



建成后的世博水环将与黄浦江滨江步道形成“滨水+滨江”的空间闭环,构建“一环四带四心八景”的景观结构,致力于打造人民城市滨水生活的“温度之环、烟火之环、文化之环、生态之环、智慧之环”,实现“森?呼吸”人民城市示范区、自然城市共同体的建设目标。


据悉,世博水环品质提升工程一期计划2026年12月完成,实施水线长度约10.3公里,二期工程计划于今年9月开工,2027年6月完成,实施水线长度约12公里。


绿色生态场景更加丰富多元


陆家嘴水环上,有一座水舞桥,全长227米,以灵动的白色飘带造型横跨洋泾港与张家浜交汇处,成为陆家嘴水环的标志性景观。



而在世博水环“起点”——黄浦江与白莲泾交汇处,也将有一座蜿蜒的架空人行景观桥连接起滨江步道和世博水环的步道,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附近原有的一个信号塔,则将经过改造,打造成为世博水环的“地标”。


在世博水环的整体景观构建方面,“一环四带四心八景”的规划,涵盖了白莲泾地区中心、北蔡地区中心、御桥地区中心、三林地区中心等“四心”,以及白莲泾带、大寨河带、三林塘港带、小黄浦带等“四带”。



“八景”则包括“莲溪公园”“古韵新章”“锦绣前程”“川杨杉影”“御桥云湾”“阳光三林”“林浦莺飞”“绿茵逐浪”八大核心景点。据介绍,其中涵盖了4个已有的城市公园和绿地,以及规划建设的4个城市公园。


例如,规划新建的莲溪公园位于白莲泾与黄浦江的交汇处,将白莲泾文化融入景观,提取莲花、莲叶及莲藕符号融于场地景观空间,打造具有文化识别性的特色景观,引流黄浦滨江世博人气,以人文激活水环岸线。


此外,世博水环还将打造42个口袋公园。8个城市公园加上42个口袋公园的绿化体量,将为世博水环营造更加丰富多元的绿色生态场景。


文旅商体与生态功能有机融合


从陆家嘴水环的1.0版本,到世博水环的2.0版本,这个全新的“人民水岸、活力水环”,在各个方面展现其提升。文旅商体与生态功能的有机融合,便是体现之一。


世博水环设计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景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王国峰介绍,在方案规划设计期间,就已经把世博水环周边的多个主题商业片区及周边的活力商业点进行了分析和融合,在空间设计中把商业体和水环节点进行功能上的衔接。


“同时,我们在世博水环上打造的多个驿站,也将赋予更多功能,不仅仅是作为市民休憩、如厕的空间,还会辟出专门的空间用于商业、文旅等方面的使用。”他说。


此外,世博水环相关的各街镇,也将结合各自产业特色、文化内涵,打造“一街镇一市集”的水环商业活力带,满足餐饮、休闲、游购等基本商业服务需求,体现“烟火水环”的作用。



在文体休闲方面,世博水环沿岸将建设多处水环秀场、综合运动场和体育活动服务设施点,通过精彩纷呈的水环音乐节、社区趣味运动会、皮划艇赛事、水幕秀等活动形成水岸活力走廊。


另外,世博水环全线计划实施水生境河湾8处、河道试验段5处,水生态治理面积约20余公顷,通过水生态建设形成上海市清澈度提升实践样板,同时打造水陆生活圈,通过新增亲水平台等服务设施,打造皮划艇、浆板等水上运动爱好者的乐园,激活水环滨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