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20多年“扛罐头”终变“拧开关”,闵行这个小区通天然气了!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7-07 19:13:59

“拧开开关就有蓝火苗,再也不用扛液化气罐了!” 近日,梅陇镇五一村白场小区的村民们迎来了生活中的 “小确幸”—— 历时3个月的天然气入户工程全面竣工并通气。从“顾虑重重到“齐心支持,这项惠民工程不仅为73户家庭铺设了1500米地下管网,更以 “共建共治共享” 的温度,点亮了村民的便捷生活

通气那一刻

烟火气里藏着幸福感

轻旋按钮,听到“啪嗒”一声轻响后,灶台上火苗迅速燃起,王老伯边烧水边演示,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换液化气罐,又重又麻烦,还总是害怕突然没气。现在拧开就有火,做饭、洗澡都不害怕了,实在太方便了!”

今年6月22日,白场小区首批安装天然气的村民们率先用上了清洁能源。对于高龄老人来说,这一变化尤为显著。“以前用液化气罐,年纪大了搬不动,洗澡、洗碗都提心吊胆,生怕哪天没气了自己换不了。85岁的肖老伯感慨道,“现在一拧开关就有火,再也不用麻烦邻居或子女,心里踏实多了!

像肖老伯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不少村民表示,天然气不仅省去了换气罐的麻烦,还更安全、更稳定,尤其是冬天再也不用担心液化气罐受冻影响使用。

李阿姨此前最愁的洗澡问题,也得到解决。“以前家里洗澡用电热水器,第一个人洗完还要等水烧热了才能洗第二个,现在通了天然气,随时都能洗,省事还省心。”

记者获悉,相较之前用完气就要去液化气罐专卖店购买,现在,天然气安装入户后,实行远程抄表,村民通过手机即可完成缴费,账单每两月邮寄到家,再也不用来回跑,扛液化气钢瓶了

从“拒绝到“齐心”

一场观念革新的双向奔赴

白场小区作为五一村1998年建成的农民自建房小区,村民对天然气的接受经历了一场观念革新。20多年来,村民们因习惯使用液化气、改造费用、施工细节等问题,一度“拒绝”天然气入户。

转机出现在2024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安全宣传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村民逐渐认识到天然气在安全性、清洁度和使用便利性上的显著优势,不少村民主动向村委会提出安装申请。

村党总支部随即召开户代表大会,会上绝大多数村民都投下了赞同票;针对少数仍有犹豫的家庭,村干部联合村民组长与村民代表多次上门沟通讲解,最终赢得了几乎全体村民的理解与支持

“一开始大家只想着自己方便,后来慢慢聚焦到集体需求。”不少村民逐渐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成为“施工智囊团”,主动为施工方案出谋划策。

比如,在实施地下管道铺设工程前,考虑到路面破开会影响到村民们车辆的通行与正常停放,村民组长王国民提出采取网格化施工措施,即在小区内由北向南分块分段进行破路和埋管,并将路面及时铺平或在上方铺设铁板,确保车辆出行不受阻;也有村民提出对网格区域内的需停放车辆,由专人引导至临时停放点,这样既有效化解了车辆通行和停放的问题,又保障施工的顺利推进。

多方出动,实地踩点商量施工方案

精细化施工管控

把“不扰民”刻进细节

由于在小区生活的老年人居多,不少村民最关心“别影响生活”,施工过程在村委会、村民的共同监督下有序推进。

“材料摆放要规范,不能影响到大家的出行。”“施工时间要按照国家规定,不能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开挖路面的时候要提前告知一声,这样停车也好早点安排。”施工人员严守规范施工的准则,尽力做到不影响大家生活,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施工过程

更为细致的是,村委会在小区内把天然气申请流程、规划建设方案、施工设计图纸、工程项目招标、涉及各项建设费用的所有材料都张贴好进行公示,让村民们都清楚了解整个工程项目,激发老百姓集体参与监督工程建设的热情

村民监督施工环节

最终,从挂表箱、立管道,到地下铺设埋管、联通管线、修复路面,到最后的打孔连管、通气入户、用气测试,历时3个月,施工工程终于顺利竣工。

工程竣工不是终点。后续,五一村党总支部将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把小区建设得更加安全、温馨、美好,还将持续开展安全用气宣传活动,提醒村民正确使用燃气器具,保障村民生活安全。

记者:李逸
部分供稿:梅小萱
初审:林心怡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