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解放日报整版聚焦杨“数”浦!全力打造上海科创中心北部重要支撑极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7-07 10:58:55

7月7日,解放日报整版刊文《杨浦 把多重优势化为发展胜势 构筑上海科创中心北部支撑极》,关注杨“数”浦新质秀带创新区建设,展现杨浦区构建全域创新发展格局、打造上海科创中心北部重要支撑极的生动实践。

一起来看全文吧!

在超市,到自助收银台放入商品、扫码支付便可结账离开;在餐厅,用手机下单便能静候美食上桌;在酒店,在自助机上扫描身份证或护照就能办理入住。如今,城市的智能商用设备正在成为商业数字化的“底座”终端。而全球最大的安卓端智能商用设备(BIoT)提供商“商米科技”,就诞生自上海市杨浦区。

“上海的商业环境与杨浦的创新生态,造就了企业的独特创造力。”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研副总裁袁涛说。类似的创业故事,每时每刻都在杨浦区这片土地上发生。

二十年来,杨浦区坚持“三区联动、三城融合”发展战略,落实“一线工作法”部署,扎根园区、靠前服务,主动为区域创新主体排忧解难。这份坚守与实干,带来了显著成效——杨浦区从工业产值占全市五分之一,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占全市五分之一,实现历史性跨越,彰显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

今年3月,杨浦区发布《杨“数”浦新质秀带创新区建设方案》,聚焦全主体参与、全要素统筹、全链条加速,提出四方面23条具体举措。杨浦区将以构建全域创新发展格局为目标,全力打造上海科创中心北部重要支撑极。

杨浦滨江

科教融合激发创新“策源力”

从毕业到创业,复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玉齐的生活仿佛从未发生变化。同样是从家到实验室的两点一线,同样研究着深耕多年的大模型。似乎唯一不同的,是工作地点从复旦大学,搬到了距离校园一街之隔的湾谷科技园。

未来谷—湾谷创新中心

淞沪路2005号,是复旦大学江湾校区。门牌号“2005”,正是江湾校区落成的年份。20年前,在高校因扩招和发展空间受限纷纷迁往郊区时,作为中心城区的杨浦硬是拿出新江湾1平方公里的土地,为复旦大学扩建发展提供新空间。

如今,江湾校区已汇聚先进材料、生命科学、物理学等一批重点理工类专业与实验室。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到江湾校区之间的区域,也已成为杨浦创新创业园区密集分布、延展成链的地带,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园、湾谷科技园等都在其中。

与孙玉齐相似,复志科技创始人封华,也是从复旦大学“背着书包”出来创业的。如今,复志科技已经做到了专业级3D打印领域的全球前三。时至今日,复旦大学的专家学者仍频繁光顾复志科技的实验室,与企业研发团队联合攻关。在封华看来,杨浦区“大学的城市,城市的大学”的科创氛围,是企业在细分制造领域攀登高峰的不竭动力。

发挥杨浦资源优势,联动高校院所和领军企业,制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推动政策资源、科教资源、人才资源、产业资源精准匹配。

深化新一轮区校合作,与复旦、交大、同济等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互派干部跟岗锻炼,“一校一清单”支持高校创新发展。搭建多方交流平台,联动“大学”“大厂”创新资源,以“三个一”形式(一个高校二级学院、一批龙头企业、一批行业协会)组织“产教融合 协同创新”区校企创新沙龙,与华为共建“城市灵境创新中心”,已累计开展9期区校企创新沙龙、21期灵境创新中心交流活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承接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建成启迪之星在线新经济高质量孵化器,推动复铼、益臻、苏度科技等10余项清华、复旦等优质科研项目转化落地。

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引发关注。仅有6台完赛的人形机器人中,两台来自卓益得机器人团队的“行者二号”:一台获得季军,另一台续航能力全场最佳。2021年创立于杨浦区的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是杨浦区政校企合作的重点项目。从实验室到应用场景,杨浦区在政策、资源、场景等方面给予全链条支撑。

卓益得人形机器人走进校园

数智引领锻造产业“硬实力”

在上海,中午高峰期点一份外卖,多久能送达?常点外卖的都知道,平均等候时间大概1小时。那在商业繁忙、道路复杂的五角场商圈点一份外卖,最快多久能送达?答案出乎意料:不到10分钟。

这份高效,要归功于可在低空穿梭的无人机。近年来,杨浦区依托科技创新与政策支持,积极培育低空经济新业态。区内多家企业在此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团无人机、上海新空、穿越千机等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场景拓展与国际合作,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应用。

在杨浦区,无人机配送服务已融入市民生活。上海黄兴公园的常态化航线,为市民游客提供餐饮等即时配送,互联宝地航线则满足了园区职工的配送需求。这些航线涵盖商圈、公园、园区、校区等多种场景,吸引了大批市民打卡体验。

美团无人机引领低空经济新浪潮

今年6月,上海润维晟智科技创始人孟苏卿特意邀请多家深圳低空经济企业到杨浦考察。“我们正在寻求一些新场景的落地,希望在杨浦看到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更多可能。”她说。

当前,杨浦区正在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的“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响“杨‘数’浦”品牌。

做强主导产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核心的“在线新经济”产业营收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总量位居全市第二,成为首批“市区协同”产业集群。支持抖音、美团、得物等头部企业开拓新业务、新板块。发布低空经济产业政策,支持美团开通多条全市“第一”无人机配送航线,覆盖园区、商区、校区等不同场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聚焦“含新量”“含绿量”。创意设计产业集群聚焦能级提升、内容创作。

聚焦新兴领域,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在类脑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先行先试。在全市率先启动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一平台、一联盟、一园区、一基金+基金矩阵、一生态”的类脑智能集聚区。加快建设海桐、类脑等一批高质量孵化器。

今年6月,杨浦区与火山引擎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杨“数”浦AI Agent产业园,落地L4级高端数据标注基地,打造“城市AI工厂”,构建杨浦“AI+产业”新生态。据介绍,AI Agent产业园将三年内引进百家AI企业。“城市AI工厂”将结合算力基础设施、基础大模型服务、高质量数据服务、智能体应用平台、AI应用于一体,通过平台能力搭建场景,通过场景沉淀数据资产,以新的生产力赋能千行百业。

优质服务彰显生态“吸引力”

今年“五五购物节”期间,杨浦区政府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直播经济”生态高地。

杨浦“大学”“大厂”众多、平台经济发达,直播经济成为杨浦近年发力的一条赛道。当前,区域直播经济规模约600亿元,各相关企业数量超300家。主要包含以抖音、bilibili、东方购物等为代表的直播平台,以无忧传媒、无锋科技等为代表的MCN机构,以声网、小宇宙等为代表的直播科技类企业,以及以耐克、雪中飞等为代表的直播供货企业,形成了“平台+内容+供应链”的完整直播生态链。

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园区

杨浦还发布了推动直播经济集聚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27年力争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直播经济高地,区域直播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左右。

当前,杨浦区正着力提升大学科技园专业服务能力,支持大学科技园围绕高校优势学科,明确主导产业,强化其创新孵化“首站”功能,构建“大学科技园+孵化转化载体+专业服务平台”的创新创业体系。

持续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围绕“潜力、新锐、先锋、卓越”四个维度,制订“科技企业矩阵”培育计划;通过“雏雁、强雁、鸿雁、头雁”,分类实施“专精特新企业雁阵”计划;以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杨浦区科技企业深度融合为核心,推动建立“科技企业创新顾问制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作用,发挥全国首单科创孵化器公募REITs示范作用,探索“拨投贷”联动机制,建设杨浦科技金融实验室,高质量推进股权投资集聚区建设。

不久前,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开通了首条定制公交,共设五角场翔殷路、翔殷路沙岗路、上理工科技园3个站点,与轨交10号线、8号线衔接,全程8.2公里。专线的开通使上理工园区近100家企业1300多名员工的通勤更加便利。有员工感慨:以前从地铁口骑车20分钟才到园区,现在乘公交车8分钟就到园区,还不用再受暴晒之苦。

今年5月,叠纸游戏在杨浦区科创数字公园举办“美好生活节”,为期5天的活动吸引众多玩家现场打卡,1.2万个名额24小时内被用户全部预约完毕。游戏“大厂”举办一场成功的线下活动,离不开杨浦区多方联动。叠纸相关负责人说,活动的场地需求得到产权单位区属国企的大力支持,报批手续、应急措施等事项也在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中得到快速响应。“活动的成功举办,让企业深切感受到‘最暖城区’的城市温度。”

叠纸游戏“美好生活节”活动

下一步,杨浦区将深耕细作数字经济,系统谋划工业发展,充分释放科创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全域创新体系,把自身多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为杨浦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贡献力量、担当作为。

资料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吴百欣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