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科奇空间——家庭科创角”项目成果惊艳亮相,引领青少年科学探究新风尚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7-04 11:24:43

6月29日,上海科技馆举办了“科奇空间——家庭科创角”项目总结汇报展示活动。该项目吸引了两千余名观众踊跃参与,最终共征集到59份创新方案。经过严格筛选,22组家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在上海科技馆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设计师生团队的科学指导下,其中8组家庭更是实现了从创意构思到实际落地的精彩跨越,完成了家庭科创角的改造。

“科奇空间——家庭科创角”是上海科技馆发起的一项鼓励青少年儿童居家开展科学探究的教育项目,引导青少年利用家庭、社会和科技馆的资源,设计并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科创角落,推动科学教育从“知识输入”向“科创输出”模式转变,帮助孩子培养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挖掘科研潜力。

历经一年的精心策划与扎实推进,项目展现出了强大的专业性和创造力。场馆精心组织了6场科创主题讲座,邀请到科技创新、科学教育、创意设计等领域的权威专家,为大家带来前沿思路和专业指导。同时,还组织学员赴智勇科创、STEMHUB融合教育创新中心开展分组实地调研,让他们深入了解科创项目和科学探究方法。

当天上午,“科奇空间——家庭科创角”项目汇报展示正式开启。一、二等奖获奖家庭代表依次登台,全方位展示他们的科创成果。从家庭科创角改造前后的鲜明对比,到改造过程的珍贵记录,再到基于科创角开展的深入研究,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青少年的智慧和创造力。

曾浩然同学在采访中分享了他打造的“空气动力学、空间科学与天文学科创角”:“我这个作品的名字是‘未来之城’,主要构想是100年后的城市样貌。比如海平面升高后大陆的变化,还有人口密集增长下城市布局的立体化设计。以前有想法要去学校或专业场所实现,很多创新点子容易丢失,现在在家有想法就能立刻投入,保留了更多创意。”

安可欣同学则介绍了她的“自然探索科创角”:“平时家长上班、我上学,外公外婆在家没时间浇花,所以我做了自动浇水机。植物角里还放了显微镜观察标本、望远镜观星,以及透明杯子水培植物等,方便观察自然现象。”

顾仁羽同学的“生态与仿生科创角”则重点探究昆虫与蝴蝶的结构在生活中的仿生应用……家长和孩子们还在现场分享了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交流氛围热烈。在专家点评环节,专家们对家庭科创角的创新理念给予高度评价,并为青少年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专业、细致的点评和建议,鼓励他们持续深入探索。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活动中强调:“科学教育不是高科技教育,科学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们学会发现现象、产生问题、形成志趣。万物皆可研究,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在采访中进一步表示:“孩子们喜欢动手做实验、观察,需要这样的环境。学校有实验室,家里若有科创空间,他们想到就能做。我们推出这个项目,就是希望不同兴趣的孩子能有参考,在学校实验基础上,在家里更自由地探索,目前得到了很多家庭支持,很有意义。”

青少年的培育与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此次“科奇空间——家庭科创角”项目总结汇报展示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过去一年项目成果的精彩呈现,更是为未来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上海科技馆也将继续努力,根据青少年创新人才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积极搭建青少年的成长阶梯,助力更多青少年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绽放光芒,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照片来自: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