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长宁 > 文章详情

暑假来临,小朋友们要当心这些病

转自:上海长宁 2025-07-04 11:13:10

上海的盛夏,高温的天气给儿童健康带来诸多挑战。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提醒:夏季儿童易发红眼病、胃肠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水痘、手足口病、腮腺炎、猩红热等传染病,建议儿童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减少交叉感染,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忌食辛辣生冷食物,保证足够的睡眠,多参加户外运动,少看电子产品。

暑假“玩水”,警惕“红眼病”

到水上乐园、游泳池嬉戏、玩耍是很多孩子暑假中的热门选择。但“红眼病”病毒或细菌也很有可能通过水和物品等途径进行传播,引发疾病。

“红眼病”是急性结膜炎的俗称,夏秋季节为高发期。可分为四大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病毒性结膜炎、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未分类的急性结膜炎。

“红眼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指的是和“红眼病”患者直接接触,如握手、触碰等。手上附着的病毒、细菌可通过揉眼睛等动作而感染;间接传播指的是通过“红眼病”患者接触的物品传播。短时间内当其他健康人触碰这些受污染的物品,再用手触碰眼睛时,就有可能被感染。例如,电梯按钮、餐馆桌面、公交地铁把手等都可能是传播媒介。某些情况下,“红眼病”也可以通过受污染的水传播。例如,存在“红眼病”患者的游泳池、水上项目的水如果消毒不当,接触了污染的水后很容易被感染。

暑假预防“红眼病”重点在于:

1、注意保持手部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不要用脏手揉眼睛。

2、避免和他人共同使用毛巾、手帕、脸盆、滴眼液等物品,避免交叉感染。

3、“红眼病”流行期间减少前往游泳池、浴场等公共场所。

4、尽量避免接触那些已经感染“红眼病”的人或者其分泌物。

5、减少持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眼睛过度疲劳。

暑假出游好时节,“旅行疾病”要当心

当旅游成为度假的最佳打开方式,你可能会流连于南太平洋的岛屿,也可能沉醉于东非大草原的日落,抑或东南亚的旖旎风情、拉美的肆意奔放——还有可能,在旅行中与这些疾病不期而遇……

旅行者腹泻是指在旅行途中或归来后不久出现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通常24小时内排便次数达到3次及以上,为稀便、水样便。再加上至少1次其他症状,如腹部痉挛、恶心、呕吐、发烧或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感。从饮食不洁到水土不服,腹泻是旅行期间最常见的健康问题。轻度腹泻,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便能自愈。但如果排便次数过多,出现脱水、剧烈呕吐、血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旅行者腹泻大多是由摄入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水所致。生食海鲜、生熟交叉污染、餐具消毒不彻底、食物存放时间过长等都可能导致病原体“乘虚而入”。致病病原体通常为细菌(如霍乱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属、副溶血性弧菌等)、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和寄生虫(如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隐孢子虫属等)。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预防腹泻注意事项:

1、吃煮熟的食物,避免食用未经彻底烹饪的食物,如鱼生、生腌海鲜、醉虾醉蟹、凉菜、色拉等。

2、不吃路边摊,选择卫生状况良好的餐厅。

3、饮用瓶装水或经过滤、煮沸的水,刷牙、漱口也使用经过处理的安全水源。

4、勤洗手是最基本的措施,尤其在进食前、如厕后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

5、在旅途中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夏季是蚊虫繁殖的好时机,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疟疾等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登革热在美洲、东南亚、大洋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疟疾主要流行于非洲、东南亚、美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目前尚无可预防登革热和疟疾的疫苗,因此如何避免自己和蚊子的“亲密接触”是防范的关键。

出行前,要了解目的地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关注相关国家、疾控机构发布的健康提示,尽量避免到高发地区旅游,检查是否携带好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便携蚊帐等。

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给暴露在外的皮肤喷涂驱蚊剂,并且4小时补涂一次,避免在黎明、黄昏时段(蚊虫活跃期)外出活动,住宿时选择有纱窗、纱门的房间,睡前使用蚊帐并检查蚊帐是否完好,必要时点上蚊香或喷洒灭蚊药,检查住宿酒店周边是否有便于蚊虫滋生的积水容器(如花盆、废弃轮胎等),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清理。

旅游归来后,做好健康监测,如2周内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等症状,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及暴露风险。

低龄孩子当心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高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夏秋季为流行季节。手足口病可防可控,需提高警惕,掌握科学防治知识,但无需过度恐慌。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是患儿可出现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口腔内(如颊黏膜、舌、牙龈、硬腭)可见针尖大小的透明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导致患儿因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身上的皮疹多为斑疹、斑丘疹或水疱疹,通常不痛不痒,一般在7-10天内消退,不留疤痕。

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方式为密切接触,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被污染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多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儿7-10天即可康复,居家隔离护理即可。但若患儿出现以下情况,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必须立即就医: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超过3天;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频繁呕吐、头痛;肢体抖动、抽搐(惊跳加重);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四肢发凉、皮肤花纹。重症手足口病(尤其由EV71型病毒引起)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稿:赵 立

编辑:毕扬静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