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临汾路街道:党建引领破困局,老小区焕发新活力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7-04 10:18:18

初夏清晨,临汾路 99 弄小区的景观河边已是一片生机。退休教师陈阿婆带着孙子在亲水平台喂鱼,"你看这水多清,去年还漂着垃圾呢!" 她指着河面的睡莲笑言。

谁能想到,这条如今碧波荡漾的河道,曾是困扰居民多年的 "三不管" 地带。而这一转变,正是临汾路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破解老商品房小区治理难题的生动缩影。

红色业委会:从 "无人问津" 到 "党员带头"

作为 2007年建成的商品房小区,临汾路 99 弄曾长期被停车难、环境差等问题困扰。"以前晚上回家找车位像打仗,围着小区转三圈都找不到车位,有次还跟邻居因为抢车位差点吵起来,楼道里也是堆满了废旧家具。" 居民张先生的吐槽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街道数据显示,一段时间里,物业管理类投诉占12345工单总量的 55%,停车管理、环境卫生、物业矛盾成为居民反映的“三大痛点”。

转机始于街道推行的 "红色业委会" 建设。居民区党总支从社区骨干和在职党员中选拔人才,推荐符合条件的业主参加竞选,经街道党工委联审把关,组建了全部由党员构成的业委会,并成立了党支部。

与此同时,通过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机制,让业委会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骨干成员担任党小组组长。面对小区停车难问题,业委会党支部牵头召开 7 场听证会,广泛收集居民意见,最终在2周内完成了230个临时车位的规划,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党员带头,做事就是不一样。" 居民刘阿姨感慨道。

三驾马车齐驱:从 "各自为战" 到 "协同共治"

小区焕新,除了有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的引领示范,还离不开一个有担当、敢作为的“红色业委会”以及一支“事事有回应”的物业党小组,他们都是小区“善治”的重要力量。临汾路99弄业委会由9名小区党员业主组成。小区管理方——“沪中物业”物业经理鲁昌鸿、保安队长梁尚才和维修工李洪桥也都是党员。党总支将他们组成党小组,纳入了业委会党支部,持续推动党建工作与物业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打造“红色物业”治理共同体。

业委会主任王永康退休前在大型央企下属分公司物业管理部担任党委书记,擅做居民工作。副主任徐志耀担任过公司总经理,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二人配合默契,为居民们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

有一户居民家长期漏水至楼下,该居民认为,不是自己家的问题,拒绝物业上门查看维修,导致邻里关系十分紧张,甚至对簿公堂。王永康和徐志耀听说后,结伴上门做这户居民的思想工作。王永康耐心劝解,徐志耀与维修师傅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建议。在他们的共同劝说下,这户居民最终同意维修师傅进门查看。维修师傅在阳台发现漏水点并进行了维修。此后,这户人家再未发生滴水事件,邻里关系有所缓和。

这种合署办公模式是街道推行的 "三驾马车" 协同机制的缩影。通过将物业公司党员纳入居民区党组织体系,共同开展 "三会一课",推动物业公司从盈利导向转向为民服务。同时,建立 "三驾马车" 周例会制度,分析问题、商讨措施。

街道还创新建立综合网格响应机制,解决跨区域治理难题。临汾路 99 弄与相邻街道交界的景观河曾因管理权责不清,成为卫生死角。通过 "居民区举手、综合网格联动、条线部门约请" 模式,仅用 1 个月就完成河道清淤、绿化补种和护栏修缮。如今,这里不仅成为网红打卡点,还成立了 "河道议事会",实现从 "无人管" 到 "人人管" 的转变。

多元共治显成效:从 "问题不断" 到 "幸福升级"

治理成效最直观地体现在数据变化上:街道物业管理类投诉从3月高峰到5月下降近60%,更重要的是居民心态的转变 ——在最新的满意度调查中,临汾路99弄居民对物业服务的好评率从去年的42%提升至78%。

这种转变源于治理理念的升级。街道设立 "五大专委会",鼓励居民 "提需求、定方案、管项目"。在河道微景观改造中,居民通过专委会申请到3万元自治金,亲子家庭设计标识牌、社区能人负责植物养护,将于今年10月份全部竣工。"自己参与的项目,大家都格外珍惜。" 居委会主任说。

环境的改善也让居民获得感满满。街道推进雨污分流整治工程,不仅解决了积水问题,还更新了小区道路和绿化。在党群服务站,"宝宝托管乐园"" 不打烊数字小屋 "等功能区的设立,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现在的小区就像我们的大家庭,每个人都想为它做点什么。" 陈阿婆的话道出了许多居民的心声。

从 "问题小区" 到 "幸福家园",临汾路街道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老小区也能焕发新活力。正如街道党工委书记所说:"党建引领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真正融入居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让居民感受到党的温暖和治理的成效。"

(图片来源:临汾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