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80条”落地见效,浦东为制度型开放提供“自贸方案”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7-04 10:03:41


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80条试点措施落地见效,近期一批先进经验将向全国复制推广,浦东为我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又一次提供“自贸方案”。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是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2023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试点,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试点一年多来,80条试点措施已基本落地,开展了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形成了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创新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场景


在今年的陆家嘴论坛上,央行宣布8项重磅金融开放举措,其中一项是在沪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服务数字金融创新。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运营,创新跨境应用场景至关重要,此前依托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的首笔航贸再保险费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即为这一领域的首试首创。


去年夏天,亿通国际会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分别为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通过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成功办理了首笔航贸再保险费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这一试点项目,从航贸场景出发,通过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银行系统对接,为保险公司完成了航贸业务再保险费的数币跨境支付。从结算指令发起到贸易单证的流转,均通过全流程线上交互替代原有的线下提交,提供了高效、安全、便捷、智能的结算新模式,为推动数字货币的发展和金融科技的创新展开积极探索。


据了解,上海自贸试验区自2014年起依托上海电子口岸平台在全国率先启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截至目前,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形成了具备“监管+服务”“通关+物流”“外贸+金融”功能的18大板块、75项特色化应用,服务企业超70万家,支撑全国超1/4贸易量。


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勇介绍,通过推出“融资信贷服务”“汇率风险管理服务”“信用保险服务”“新型国际贸易结算”四大专区服务,打造单一窗口金融服务新名片,目前单一窗口全年交易结算额近2000亿元,全年为外贸企业提供普惠贷款40亿元。


“结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定位,亿通国际将继续在跨境贸易、跨境供应链、新型国际贸易等领域持续探索,把握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迭代创新的新机遇,打造一批航贸金融应用场景,助力国际贸易与金融体系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杨勇表示。


建立分类分层新型数据交易体系


《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中提出,支持探索开展数据交易服务,建设以交易链为核心的数据交易和流通关键基础设施,创建数据要素流通创新平台,制定数据、软件资产登记凭证标准和规则。


试点开展以来,上海数据交易所打造基于数据空间的可信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行业和区域创新中心,发布全球首个数据交易所规则体系,建设金融、交通、公共数据、生物医药、国际等交易专区和板块,以数据资产服务市场建设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推动数据价值化进程。截至2025年5月底,累计挂牌数据产品超5300个。国际专区挂牌数据产品约150个,对接国际数商超50家,业务内容涉及专利、生物医药、金融、商业洞察、企业数据、经济、人口统计等数据服务。


构建“交易链”,上海数据交易所利用区块链存证和智能合约等先进技术,突破流通领域数据产品权属确定、可信流通、分布式交易等难点问题,实现“一方备案,全链共享”“一地挂牌,全链流通”“一站交易,全链可溯”“一证颁发,全链互认”;打造“数据空间”,形成“数据互联、应需调度、域内自主、域间协作”的数据空间;建设“交易平台”,满足跨行业、跨区域数据产品流通交易需求。


上海数据交易所还积极推动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合作上海钢联、数库科技、金润数科、中国银联子公司、CBD国际集团子公司等多家企业打造数据资产入表典型案例,改善企业报表、增厚企业资产。上海数据交易所探索数据资产创新应用,“数易贷”数据价值化解决方案已成功落地多个实践案例。


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汤奇峰在日前举行的“共创·共建·共享”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大会上介绍,上海数据交易所成立4年以来,为一体化数据市场的培育作出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截至2025年5月底,上海数据交易所签约数商超过2000家。2024年交易金额超过50亿元,2025年上半年约超过30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率有望超过50%。


为更好构建以共创、共建、共享为理念,以市场主体为核心的一体化数据市场,上海数据交易所携手行业和区域数纽中心等数据市场主体成立数纽联盟,致力于到2030年实现“互联1万个源,覆盖1万PB数据,撬动1万亿资产”的发展蓝图,成为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


除了创新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场景、建立分类分层新型数据交易体系,上海自贸试验区落地80条试点措施,形成了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开展了一批首创首试,包括创新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场景、优化升级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设立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建成全国首条数据交易联盟链、上线运行数据交易国际板等。


深化了一批改革试点,包括上海政府采购云平台上线“对标改革专窗”;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建设外资企业标准化协作平台,支持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标准制修订等。


推出了一批开放举措,包括加快国际中转集拼中心建设、建设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据交换系统、推进进口检验检疫措施互认、以全球航运商业网络为支撑加速电子提单应用等。


实施了一批惠企政策,包括支持企业开展高低硫燃料油保税混兑调和业务、推动海关一线径予放行政策在上海南港适用、持续扩大政府数据开放、推进商用密码检测认证体系建设等。


商务部将会同有关方面持续推进试点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对于具备条件的试点措施,及时复制推广至更大范围,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上海自贸试验区如何继续发挥“全国率先、全国标杆”作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孙元欣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应率先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建设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发挥示范作用。特别是要将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工作与浦东新区“十五五”规划很好地结合起来。


这个结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如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有序扩大我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促进项目落地。二是根据保税区、陆家嘴、世博、张江、金桥、临港新片区的产业特点,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全产业链集成创新,跃升现代产业集群能力。三是辐射作用的提升,推动联动创新区建设,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推动长三角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在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