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五天的海上实践,同学们通过参观、调研、顶岗工作等方式,切身感受科技工程、商业管理、艺术设计三大领域深度融合的魅力,领悟国产邮轮技术突破与文化产业链价值,锤炼解决核心难题的能力。抵达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首日,同学们便立即开展调研,在聆听船长的分享中,探究如何提升乘客体验、优化港口流程。当韩国济州岛的海风迎面吹拂,师生们乘着“韩风”探索无目的地航线和多目的地航线市场需求,挖掘济州岛深度体验产品开发潜力。穿越对马海峡的晨雾,师生们登陆日本福冈,变身“文化解码者”与“消费侦察兵”,尝试寻找邮轮目的地同质化困局的破局之钥。
此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爱达·魔都”号开启的海上创新课堂,也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同学们化身“产业研究员”,在移动的“海上实验室”中,围绕邮轮产业的核心挑战与未来蓝图,聚焦“体验升级(情感与价值)”“效率革新(模式与流程)”“未来基石(绿色与智能)”三大战略方向深度探索,为邮轮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充满活力的青春智慧与切实可行的学术洞见。“这趟行程,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海洋经济使命感与国产邮轮文化自信,更是对跨文化沟通、国际邮轮职业素养、绿色消费观以及可持续旅游领导力有了可感可触的体验。”学生徐煜总直言。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旅游管理(邮轮经济)专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国产邮轮产业的崛起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这次移动课堂,将真实产业场景变成最生动的教室,是依托全国首个邮轮经济本科专业,深化与行业头部企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核心实践。这不仅是对课堂理论的升华,更是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邮轮人才方阵、支撑产业链从“技术突破”走向“服务引领”储备关键力量。
据悉,“爱达·魔都”号被誉为中国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邮轮全长323.6米,体量13.55万吨,宛如一座漂浮的“海上现代化城市”。2024年元旦首航以来,“爱达·魔都”号从上海出发,“爱达世界”的这张名片声名远扬,创新演绎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同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爱达·魔都”号所在的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邮轮旅游与运营管理虚拟仿真教学实训中心”共建单位。
记者:刘芮孜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沈莉娜 桂可欣
审核:周样波 周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