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写道:“从来如此,便对么?”通过“狂人”之口质疑封建社会“吃人”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反封建思想的标志性宣言;2025年,病鹤斋在《她来劈开这山》一书中,以25则短篇为斧钺,劈向传统童话里那些“从来如此”的性别枷锁。于是,沉睡千年的女性角色纷纷醒来,抖落一身规训的尘埃。
最令人战栗的解构莫过于“劈山救母”的再书写。当阿志千辛万苦劈开母亲梳云神女背上的高山,以为终于迎来母女相拥的曙光时,真正的囚笼才显露原形——“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一个贤妻良母可以振兴家族的三代”……这些裹着金箔的颂词瞬间化作山石,重新压向神女的脊梁。此处的“山”早已超越神话意象,成为代代相传的母职枷锁的绝妙隐喻。
病鹤斋的锋芒并未止步于神话改写。在《小野猪的报恩》中,她以野性生灵的智慧刺破千年迷思:“报恩可以送礼物,但不必把自己当成礼物”。一句诤言,戳穿了田螺姑娘式“以身相许”的物化本质。而《仙女的羽衣》里田鼠的启示更为彻底,当仙女因羽衣破损而绝望时,田鼠一语道破天机:“你本来就会飞,根本不需要借助羽衣”。那些父权与夫权编织的“羽衣神话”,不过是为剥夺女性主体性而精心设计的骗局。
《她来劈开这山》的先锋性,更在于它用童话棱镜折射当下女性困境。当淑女学院的铃铛禁锢女孩们的步伐,病鹤斋借叛逆学员之口呐喊:“定义美丽是权力的游戏,真正的美神从不说话。你不必成为美的载体”。面对社会对女性年龄的规训,她犀利指出“重返青春的阴谋”,转而礼赞岁月赋予的智慧:“30岁的女性才思敏捷,50岁的女性坚韧成熟,70岁的女性宽容平和”。这些篇章如银针,精准刺入月经羞耻、自证陷阱、服美役等现实病灶,字字句句皆是觉醒的药石。
最近,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五楼馨巢书屋开展了《她来劈开这山》阅读分享会,书友们齐聚一堂,对书中童话故事各抒己见。
“故事中的羽衣、心脏、帽子皆是隐喻,指向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规训,将她们的能力、欲望、孤独异化为‘需要外物赋予’或‘必须矫正的缺陷’。而主角们的反抗,正是对‘我本如此’的宣告:无需外物证明,不惧孤独前行,野心不必羞耻,我即是我。她们的故事,是童话,也是觉醒的号角。”
——寇博涵
“故事里的角色都在打破既定规则,小田鼠用咬坏的羽衣戳破‘能力依附外物’的谎言,就像现实中我们总被必须符合某种标准的观念困住。其实打洞的本领、飞翔的天赋本就属于自己,外界定义的标准是枷锁,敢于撕碎标签,面对真实的自己才是真正的勇敢。我们需要一个能隔绝外界声音的空间,听见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艾达的天平总在称量自己配不配,直到麻雀大盗让她明白自己的价值从不由他人来决定。”
——闫佳淇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疯子女士的深渊奇旅》这个故事。‘疯子女士’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对孤独最深的恐惧与误解。她戴着夸张的帽子在深夜起舞,被世人视为异类,却在深渊里找到了最真实的自己。这个故事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是疯狂?什么又是清醒?最触动我的是,疯子女士并非一开始就享受孤独。她也曾害怕、犹豫,直到发现,孤独不是惩罚,而是礼物。这个故事提醒我:我和孤独快乐相处,一个人也能走好路。”
——徐瑷莹
“这次读书会,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你配得上所有的馈赠和挑战’。自古以来,国人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秉持着谦虚低调做人的思维方式。然而,凡事皆有度,一旦过度自谦,甚至陷入自我贬低的怪圈,就会像故事里那个女孩一样,在面对珍贵机遇时,因缺乏自信而犹豫不决,最终眼睁睁看着本属于自己的机缘与馈赠从指缝间溜走。我们应当在保持谦逊的同时,也要相信自身价值,以自信从容的姿态迎接生活给予的一切。”
——阮晓雨
“在现实社会中,女性的美总是被外界以各种标准来定义,从外貌到行为举止,似乎不符合这些标准就不被认可为美。然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真正的美源于自我认同。女性无需迎合外界强加的标签,当我们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爱自己,展现出真实自我时,那便是最美的姿态。就像书中的女性角色,她们勇敢地打破常规,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信与力量,才是真正的美。”
——王睿
病鹤斋劈开的何止是故事里的神女峰?她劈开的是内化千年的精神囚笼,是“女本柔弱”的文化积垢,是“为母则刚”的道德绑架。每个故事都是一次爆破,炸开通往自由叙事的甬道。当童话的基因被重编,一个族群的精神血脉便开始了新的奔流!
记者 / 张雯婧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馨巢(女性)书屋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20:00,准时开抢!
2. 客流同比增长97%,重点商户营收同比增长最高达131.62%!这个“样本”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