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党的104岁生日当天,瑞金医院举办第七、八批援滇医疗队迎送座谈会暨队旗交接仪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秋蕊、高血压科亢园园、胰腺外科周奕然、放射科(嘉定院区)邵丹丹、老年科吕晓琼5位医护人员作为瑞金医院第三轮第八批援滇医疗队员,将前往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开展援建任务。瑞金医院副院长蔡伟,以及相关临床科室、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会议由医务一处副处长朱思吉主持。
从 2016 年 7 月至今,上海瑞金医院的白衣身影始终活跃在云南雪域高原。18 批、90 位白衣战士肩负使命,将普外科、神经内科、麻醉科等 27 个学科的专业力量扎根援建,用实干书写了一段关于坚守与传承的医者故事。
医务一处处长高卫益深情回顾了这段跨越山海的医疗情缘:从开拓诊疗新领域、制定标准化流程,到勇闯临床 “无人区”、开展近百项州内乃至省内首创的新技术项目;从深耕高原疾病研究、落地 15 项特色科研成果,到汇聚八方善意、开展系列公益行动…… 一代代瑞金援滇人以 “技术平移” 为密钥,始终践行着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的承诺。
薪火相传
第八批队员整装待发
“既是老队员,也是新队长。”邵丹丹真诚地说。作为老 “援滇人”,她深知高原医疗的迫切需求,更明白 “带队伍” 的责任:传递好技术,让每一分努力化作当地医疗进步的基石。
初征的张秋蕊坦言心中有忐忑,但更多的是跃跃欲试:“科室同事替我扛起了日常工作的重担,这份支持是我最大的底气。”她表示要把瑞金的新技术、新方案带过去,不辜负这份信任。
吕晓琼提起准备时的场景,泛着暖意:“同事们把‘压箱底’的资料都塞给我,说‘需要什么尽管开口’。这份支持,比任何行囊都宝贵。” 这份温暖让她知道,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是云南媳妇,对这片土地有份特殊的牵挂。” 亢园园带着亲切感,也藏着医者的敏锐,“当地高血压管理还有提升空间,我想建起继发性高血压筛查的‘标准线’,让更多人知道规范诊疗的重要性。”
“胰腺外科第一次派医生援滇,这是使命,更是信任。” 周奕然语气郑重,他表示,“既要平移手术技术,更要把‘早筛早诊’的理念带过去,守住百姓健康的第一道关。”
经验传授
第七批队员的“高原答卷”
“半年援建,是挑战,更是成长。” 第七批医疗队队长、儿内科许旭分享了援滇经历。他们立足临床服务百姓,更在缺氧环境中啃下 “硬骨头”:开展多项州内首例技术,组织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通过手术示教、教学查房及学术培训等多种形式,让先进诊疗理念在高原落地生根。许旭贴心地为新队员们送上 “实战指南”,“希望你们少走弯路,更快融入”。
随后,两位队长完成交接,承载着使命的队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见证着这份前赴后继的坚守。
后盾如磐
在援滇中“补钙壮骨”
“把瑞金的理念和技术传出去,是我们瑞金人的使命。” 放射科副主任兼北部执行主任杨文洁为邵丹丹的 “二上高原” 点赞,表示科室将成为医疗队最坚实的后援。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庆云以“三个好、四个贡献、五个放心” 为队员们鼓劲:“支援云南好,工作要做好,身体保护好;希望大家带着勇气、智慧、责任、担当;科室事放心,家里事放心,技术支持放心,科研支持放心,远程医疗放心,我们一定做好大家的的‘靠山’。”
胰腺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许志伟夸赞周奕然临床能力、科研能力俱佳,夫妻先后援滇,更是一种担当。“远程指导、实地支援,我们随时待命,定会助力提升当地胰腺癌等疾病诊疗水平。”
老年病科护理督导荣岚表示,吕晓琼作为科室的护理骨干,技术全面,能力突出,相信她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让瑞金护理技术在高原落地。
“瑞金护士既能‘送规范’,更能‘创特色’。”护理部主任朱唯一的话里有期待,护理部先后已派出多名优秀护士参与援滇工作,相信这次定能续写光辉故事。
蔡伟副院长向第七、八批援滇医疗队员致以由衷敬意与感谢。“第七批队员在高原不仅补了‘钙’,更炼了‘风骨’。”他话语里满是欣慰,半年历练,让队员们在生理和精神的双重考验中成长,收获了深刻的人生历练与自我超越,展现了瑞金人的韧性和智慧。
恰逢建党日,看着即将启程的五位党员,他尤为自豪,勉励大家奔赴高原开展医疗援助时,务必尊重自然节律,切勿逞强,逐步适应并展示才华,更要谦逊好学,和睦相处,学习当地医疗人员的精神和经验,继承前几批医疗队员的优良传统,秉持 “授人以渔” 的理念,让健康之花在高原绚烂绽放。
欢迎转发点赞
摄影丨袁宸桢
文、编丨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