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中路与富民路繁忙的都市转角,一处经过脱胎换骨改造的城市绿洲——延富花园,目前已正式向市民开放。这座占地6810平方米的公园,作为静安区绿化市容管理部门2024年重点推进的区重点实事项目,历经全面提升,从过去园路单一、空间郁闭的普通绿地,蝶变为以生境花园为特色,集生态修复、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公园,成为点缀在南京西路商圈与“巨富长”街区的一片“生境绿洲”。
空间再造,功能升级:全龄友好的都市客厅
踏入花园,喧嚣的车流声仿佛被葱茏绿意过滤。脚下新铺设的步道蜿蜒开阔,引领游人深入。改造中,设计师巧妙打开边界,让公园绿意沿富民路和延安中路舒展。
在保留原有大树和水体基础上,新增多条符合城市公园设计规范的景观环路,将游客服务中心、儿童活动场、健身活动区、滨水观景区、中央草坪活动区等活力空间有机串联。
改造前的延富绿地
“这里环境好,还有健身设施。”在静安寺商圈工作的张女士趁着午休,正在林荫下散步,“几乎每天中午都来走一走,呼吸下新鲜空气。”
生态为核,科普相伴:打造都市中的“自然课堂”
延富花园的“蝶变”核心,在于精心打造了一座藏于闹市的“生境绿洲”。
据区绿化市容管理部门介绍,改造新增“四化”植物和乡土植物逾1000株,营造出层次丰富、季相分明的植物景观,不仅提升了观赏性,更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了食物与栖息地。
园内原有的池塘经过生态修复,构建起自循环水系统。岩石花园、生态旱溪、昆虫旅馆、枯木堆等生境元素点缀其间,形成独特的科普游览路线。
动植物科普牌与生物监测器默默工作,使这里不仅是刺猬、鸟类、昆虫的庇护所,更成为触手可及的“自然课堂”,将延富花园作为城市野生动物监测的固定点位,为生境花园建成后生物多样性的探索研究及科普教育展示等积累数据和素材。
在生境池塘边,带着女儿仔细观察水生物的温先生感慨道:“以前公园只有树,现在大不一样了,有得看,有得学!”这位在附近住了三十多年的老居民告诉记者,“你看这些生态设计,还有科普说明,内容很丰富,以后肯定要常带女儿过来都了解一下。”
文脉延续,服务贴心:历史记忆与民生关怀并存
历史文脉亦在新生中延续。著名的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雕塑等文化元素在改造中被悉心保留,静立于葱茏草木间,无声诉说着场所记忆。
原有的内部建筑也经修缮,变身为功能齐备的游客服务中心,一层为游客服务及24小时开放的公厕空间,其二楼更成为生境科普展示与活动的专属空间。
公园的开放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切实惠及了周边商业和居民。傍晚散步休闲人流的增多,为街区带来了更多活力。“环境变美,人流多了,对生意是利好。”一位富民路的店主坦言,但她更看重一个“隐形福利”:“游客服务中心的公厕真是解决了大问题!我们这条街小店很多没独立卫生间,以前顾客内急很尴尬。现在有了公园里干净方便的厕所,顾客和我们经营者都松了一大口气。”这处便利设施,成为公园带给街区的一份意外却实在的“民生礼物”。
延富花园的焕新,超越了单纯的景观美化。它是静安区在都市核心区落实“公园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成功地将生态价值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龄友好休闲、社区活力激发以及场所历史记忆,有机编织于一方绿色空间。这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城市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便捷亲近自然的窗口,为城市野生动物守护了一方栖息地,也切实解决了周边如厕难等民生细节。它悄然证明,繁华深处,人与自然、社区与生态的和谐共生,可以如此触手可及。走进延富花园,感受这份推窗可见、出门即达的都市绿意吧。
(图片来源:区绿化市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