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季的故事,总在木槿花开香四溢的夏天结束。这阵子,“离别”的旋律在松江各校奏响,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高中,师生间的暖心故事为离别画下最美的句点。
写下请假时间为“永远”的假条
“因即将前往下一场新的旅程,特此申请假期,日期为永远,望您批准!”小学最后一堂课上,看到这张请假条,泗泾五小语文教师韩小丽的内心泛起波澜。面对离别,语文老师似乎更容易长篇大论,可从教7年的韩小丽竟一时语塞。
看着孩子们陆续递上讲台的小纸条,她没敢再打开。等到下课铃响,孩子们走出教室,回到办公室,她才小心翼翼地一一打开。有人说:“我虽然不是您最好的学生,但您是我最好的老师。”也有孩子在信里提起“三年前那件不愉快的事”,坦白当时“很不服气”,毕业时再回想却满是感恩,“这五年来,跟同学闹过一些小矛盾,也给韩老师添了麻烦,对不起……走出五小,我会骄傲地说:‘我的语文是韩老师教的’。”
“想想一年级刚进校的时候,不少孩子连字都不会写,毕业了,个个都能抒发真情实感了,很是感慨,也特别感动。”韩小丽说,虽然信件或长或短,但每一封都能看出孩子们特别用心。采访中,她特别补充,“期限为永远的假条当然要批准,但老师对学生的祝福永远不休假。”
生活老师抱着幼儿观看毕业表演
6月20日,松江区洞泾镇中心幼儿园的毕业典礼上,孩子们在舞台上闪闪发光,带班教师藏在舞台下的人群里以肢体动作提示,眼里满是自豪与爱意。小孩堆里,一位身穿蓝色工作服、抱着班级小朋友的老师格外引人注目。
她叫陆勤华,是一名工作了10年的生活老师。坐在她腿上的小朋友叫潘美玲。问及为何抱着小朋友,陆勤华起初有些意外,只说“平时和孩子们就很亲”。潘美玲却道:“舍不得陆老师,就想让她抱抱。”听潘美玲这么一说,陆勤华一下子红了眼眶,“一带带三年,感情很深,我也舍不得这些‘小可爱’。”
“别看孩子们年龄小,比谁都懂得毕业意味着什么。”园长鹿爽告诉记者,拍毕业照时候,不少孩子都哭红了眼睛。有些孩子还跟老师讲,要保管好幼儿园的接送卡,方便以后回幼儿园看望老师。
突然递麦给老师唱一首《后来》
“来一段,来一段!”在松江区仓桥学校的九年级毕业典礼上,表演进行到一半,台上的学生唱着《后来》下了台,直奔坐在观演区前排的王德伟走去。人群簇拥中,嘀咕着“你们这是要赶鸭子上架”的王德伟很配合地上了台。随后,学生伴奏,教师主唱,一曲《后来》赚足了欢笑和眼泪。
王德伟介绍,将他“请”上台的学生来自九(3)班。他从七年级开始教这个班的语文学科。班里的学生都活泼,和大家处得就像朋友一样。早在七年级刚接手时,大家就吵着要他唱《后来》。“转眼都毕业了,再难为情也要满足他们,祝他们毕业快乐。”王德伟说。
在同学们眼里,王德伟是一位非常接地气的老师。“他不仅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还是学校的副校长,平时挺忙的,但是再忙也愿意跟我们一起玩,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去找他,亦师亦友,非常棒的老师。”一位在观演区举着手机记录的男生说。
带着救护员证奔赴下一程学习
要怎么说“再见”?在华实高中,高三毕业生毕业后不仅有毕业证、录取通知书,还有急救员证。华实高中团委书记沈佳浩介绍,作为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和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学校已连续多年在学生高考结束后,与松江区红十字会联手为高三毕业生送出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急救教育特色课程,通过理论学习与实操考试的学生可以拿到由专业部门颁发的急救员证。
在学校专设的急救教育特色专用教室里,有来自区红十字会的专业培训教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AED 使用、气道异物救护等创伤救护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操作技能。不少高三毕业生表示,这段学习经历意义非凡,通过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收获的不仅是满满的急救 “干货” 和应急 “正能量”,更是一份承载着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特别的毕业礼物。
■记者王梅文部分图片受访学校提供
■文字编辑 周加姚
■栏目责编 沈莉娜 ■栏目主编 周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