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上海市实验学校换帅,准“80后”博导接棒

转自:第一教育 2025-07-01 22:28:09

7月1日,上海市实验学校举行干部宣布大会。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史佳华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宣布任命决定,由陈兴冶同志担任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为上海市实验学校原校长徐红颁发感谢状。林在勇高度评价了上海市实验学校过往取得的教育成就,对徐红在任职期间为学校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并对新校长陈兴冶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带领学校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他说,上海市实验学校已经进入了新一轮发展的关键阶段,希望学校党政班子成员、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探索办学路径,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继续在上海市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陈兴冶,1979年出生,教育学博士,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博士生导师。历任上海市实验学校教务处副主任、上海市实验学校校务部(副)主任、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校长、上海市实验学校副校长。先后荣获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园丁奖等荣誉。

相关阅读让杰出人才“冒”出来,上海两会期间三委员联合呼吁:为资优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上海市实验学校建校于1987年,作为上海市唯一以学制改革为特色的实验学校,实施小学四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十年一贯弹性学制。

徐红自2008年起担任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她在会上回顾了担任校长以来与学校学生、老师以及校园建立的深厚感情,并希望自己提出的“护长容短”的教育理念在实验学校继续传承、发扬。

6月20日,“明日青空”上海市实验学校2025届高三毕业典礼举行,徐红作为特殊的“毕业生”讲述了自己与上实多年相伴的点滴岁月。

以下为徐红在高三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有删节。

亲爱的同学们以及陪伴你们成长的老师和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参加2025届高三毕业典礼,此刻我的心情和你们一样,很难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因为,你们毕业了,我也毕业了!其实这句话我在去年这个地方,参加2024届高三毕业典礼的时候说过,因为上级组织的安排,我“弹性”了一年,这句话上实的学生应该懂的,这一次,我终于如愿和你们一起毕业,所以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毕业典礼!

同学们,十年、六年或三年前,你们踏进这所与众不同的学校,我比你们早些,我1990年进入上海市实验学校,已经整35年了。我以班主任身份送走的第一届毕业生是1994年,此后算下来一共送走了31届毕业生,身份各有不同。自2008年起我以校长身份签名并发毕业证书至今已有17届,2025届也是我以校长身份参加的最后一次毕业典礼。某种意义上说,你们是我的关门弟子。虽然我入职上实时你们还没出生,但我们离开却是同一个年份,当你们称上实改口为母校的时候,我会改口叫什么?

我想母校大概是最温情的一种称呼吧,她曾经是你们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培养能力、健康成长的地方,处久了,还培育出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亦师亦友,亦如亲情。你们初来学校时可能眼中只有大楼、教室、场馆、实验室,离开时,却发现这是一个人与人相处的过程。这个学校一草一木都有人的温度、人的情感,校园门口的那片樱花林,留下同学们无数关于青春梦想的美好记忆,那片绿草如茵的大草坪,见证过多少年轻人的成长与进步,似乎校园的人和景都已融为一个特定的形象,这个形象的名字叫母校。

母校就如同你们儿时的家,我们会收藏你们在这里的学习经历:毕业照、各种活动的照片、学习成绩单、特需课程的申报单、评价单等等,你们还留下许多带不走的东西,比如你参加过的社团还将继续,看过你们话剧的下一届同学又在排练新戏,志愿者服务的传统届届相续。

毕业典礼上,2025届毕业生将各自照片拼成的徐红画像作为赠礼献给她,以感念她对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深情守护,也祝愿她在未来的日子里如这幅拼图一般继续拼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与快乐

今年上实的大戏《我,堂吉诃德》,高三的同学们也都去观看了,我从看他们彩排到正式演出,看了三遍,可能还会看第四遍。我感觉自己有点像现实版的堂吉诃德,仰望星空,教育的理想就像是妙不可言的星辰,脚踏实地,又有可能每天处理一地鸡毛,但我还是四十多年如一日不放弃仰望那不可企及的星空。其实上实的每一位都有堂吉诃德的影子,我们生活在不那么理想的教育环境里,但我们不甘于随波逐流,堂吉诃德还说:“梦想是人生的指南针,永远不要放弃追逐它们。”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我们年年演大戏,我们TEN FOR TEN课程、特许课程,都是在寻求心中的理想。

我在看完《我,堂吉诃德》首演后在朋友圈发了一首小诗,最后一段是——

当现实磨平了所有棱角,  

总得有人,  

固执地求索,  

去摘遥不可及的星,  

当个自由的疯子。

这就是我想在今天的毕业典礼上分享的观点。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长度虽有长短,但也是有限的,在自己有限的人生中,找到一辈子的兴趣所在、理想所在、梦想所在,我们才不虚度人生,我们的人生就会充满自定义的意义。我从上海师范大学学习到今天40多年,我的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贡献给教育事业,我好像也没有摘到星星,但是被星光指引,内心感到非常幸福和满足。6月23日高考出分,你们马上要进入到填写志愿环节,我想告诉大家:一定要填写自己喜欢的并愿意为此付出一切的专业,唯有如此,我们的人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今天之后你们将各奔东西,我们终将告别。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你们将进入心仪的大学开启高等教育,我也将进入老年大学,学习艺术。我们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断学习,对学习抱有兴趣和热情,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同学们,在母校眼里,你们永远是实验的孩子,不管你走多远,我们都会牵挂你们,从今天之后,实验学校将以母校的身份出现在你们的生活中,并将跟随你们一辈子,你们每次填写履历时,一定会认真填上“上海市实验学校”七个大字;今天之后,你们的衣服上不再印有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名字,但你们的心里一定会珍藏这份美丽的记忆。今年学校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小礼物,一会发到大家手里时你们一定理解礼物背后的含义。

上实将永远在我的心里,每一届毕业生都会在我的心里。这是我的宝贵财富。以后我们相约:在每年学校五月的校庆日,一起回到学校看看学校新的发展,我们期待上实一定会越办越好!


文字、图片来源:上海市实验学校

编辑:曹轶姗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