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交汇点 > 文章详情

“苏超”引燃足球热,扬州球场预订“一位难求”

转自:交汇点 2025-07-01 22:27:14

交汇点讯 7月1日晚8点,扬州扬超足球基地的球场上,两支球队激战正酣。刚被替换下场的球迷王先生边擦着汗感慨:“现在订场感觉比抢演唱会门票还难,我们队提前一周才抢到今晚的场子。”他指着不远处正在热身的队伍说道,“都是刚下班赶来的上班族,搁以前,工作日晚上球场顶多开一两片,现在都得靠‘手速’抢。”

这股球场的“预订热”并非孤例。位于西区揽月河体育公园的灯光球场,从傍晚至深夜全时段满档,候场休息区坐满了换鞋热身的球员。“踢了30年的球,从没见过这么火的场面。”资深球迷朱先生直言,过去一周约一场球都难,如今每周至少踢两场才够排。“‘苏超’带热了全民足球,现在报名踢球的人比场地还多。”球迷戴先生告诉记者,“虽然订场难,但看着满场的踢球人,心里高兴,这才是城市该有的足球活力。”

专业足球基地的火爆程度更为显著。“我们扬超基地的5片球场现在日均接待球队超20支,工作日晚间时段预订率达80%,周末更是提前十天就被订满。”望着灯光球场上激战的球员,扬州扬超体育文化体育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丛明表示,“苏超”让不少市民首次近距离感受足球赛事的现场魅力,这种沉浸式观赛体验带来的强烈冲击力,也直接转化为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以前球迷看完比赛可能只是讨论技战术,现在更多人愿意换上球衣走进球场,甚至来这边踢球的不少企业队、社区队都是这两个月新成立的。”一位学生球迷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校园球队原本每周只踢一场友谊赛,如今每周加练两次还觉得“不过瘾”。

在蔡丛明看来,球场“一位难求”不仅反映了场地需求激增,更体现足球文化从“观赏型”向“参与型”的转变。他透露,为了应对需求,他们将扩建球场看台、增设观众座椅以优化观赛体验,同时还计划开发球场外围增值服务,比如集体观赛直播、露天烧烤派对等定制化团建项目。

有意思的是,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不少球迷踢完球后并未急于离场,而是围坐在场边,对着手机里的“苏超”比赛集锦展开了热烈讨论。你一言我一语间,赛场的精彩瞬间与球场的亲身参与无缝衔接,这种“观赛—参与—社交”的闭环体验,正让足球逐渐成为扬州人日常生活的新标配。

灯火通明的球场、奋力拼搏的身影、此起彼伏的呐喊,构成了当下扬州夜晚的独特风景。这是属于扬州足球的夜晚,也是无数普通人在绿茵场上追逐快乐的缩影。当本土赛事的热潮化作民间足球的星火,这座城市的足球基因,正以最鲜活的方式持续生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