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张江论剑”展示中国脑机接口前沿力量,加速从实验室“迈向”市场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7-01 14:33:09


记者日前从2025脑机接口未来产业论坛暨“张江论剑”科创沙龙第四期脑机接口活动上获悉,作为中国科技的创新高地,张江正在全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脑机接口产业集群,不少企业的脑机接口产品正加速从实验室“迈向”市场。


推动产业链

上下游协同发展


本次活动以“脑机互联,智启未来”为主题,聚焦脑机接口这一极具潜力与挑战的领域,为产业界、学术界以及投资界等各方搭建起深度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脑机接口的核心难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脑VS最低限度地损伤大脑。”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周志涛综合分析了当前脑机接口应用前景。他表示,大脑是最复杂、最重要、最脆弱的器官。这给目前的脑机接口应用带来了三个挑战。“比如首先是神经信号微弱,该如何安全高效获得高质量信号;其次,研究要求深刻理解神经编解码机制;同时,脑机接口应用必须切实遵循道德与法律规范。”他进一步表示,外设接口只是初级阶段,国内脑机接口赛道将聚焦外延,未来一定是从物联网到“脑”联网,实现万物脑控。


在这场沙龙上,“产学研”各类机构纷纷围绕脑机接口探索新应用、新合作,希望共同开拓脑机接口产业的商业化市场。即将在张江扩容的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华良认为:“做研发不能只低头赶路,更要抬头看天,去和医院、高校等科研人员保持紧密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到行业的需求点和最新趋势,让我们的工程师团队将需求点转化为可落地的技术解决方案。”与会嘉宾表示,未来脑机接口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行业标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共同开拓脑机接口产业的商业化市场。


张江力争打造

世界级未来产业集群


“未来基于脑电大模型,脑机接口的商业化将落地控脑、脑控两大方向应用场景,脑机接口落地将由非侵入式逐步扩展到侵入式,脑电大模型将成为未来计算的底层基础。”在活动中,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岩思类脑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孟在“脑机接口与脑电大模型”主题演讲分享了“直接读脑”的核心路径——脑电大模型,并揭示了脑电大模型在推动脑机接口(BCI)技术突破中的核心作用。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作为浦东科技集团岩山科技旗下的独立型研究机构,致力于人工智能和脑科学交叉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正以海量人类植入式脑电活动数据为“燃料”训练脑电大模型,研发服务大众的脑机接口技术和产品。据李孟透露,岩思类脑研究院首款非侵入式商业化大脑调控产品即将在年底推出。“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寻找更多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落地场景,商业化首个样机即将诞生。”


记者了解到,张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集聚氛围,吸引了数十家专注于脑机接口技术研发与应用的高科技企业在此扎根,覆盖了从高性能脑电/近红外等信号采集设备、先进解码算法、神经调控技术到康复医疗、人机交互等应用全链条环节。全球领先的脑机接口研究团队和创业公司,也纷纷选择在张江设立研发中心或区域总部。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张江具备发展脑机接口的独特优势,汇集了一批科研机构和临床基地,吸引了全球领先的企业与人才。面向未来,张江将继续秉承规划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脑机接口的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打造世界级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群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