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走向终点,我们如何告别?这不仅是家庭的私密考验,更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的温度计。近日,一场意义非凡的培训在上海开放大学正式启动,专注于如何让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更温暖、更有尊严。
01
从“治愈”到“安抚”:一堂关于尊严的必修课
截至2024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已高达37.6%。作为全国最早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特大型城市,如何为庞大的老年群体提供有尊严的终末期照护,成为一道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近日,由上海开放大学联合上海市老年护理管理质控中心共同启动的“2025年老年安宁疗护专业培训项目”,为这一命题写下了温暖的注脚。
走进上海开放大学的培训教室,一场特殊的“开学典礼”正在进行。台下坐着的,是来自全市各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批65位学员。他们之中,有经验丰富的护士,也有常年奋战在一线的护理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将系统地学习一门特殊的“技术”——安宁疗护。
这门技术的核心,并非是搏斗式的“救治”,而是守护式的“安抚”。
正如上海市卫健委医政处宋颂在开班仪式上所言:“当生命进入终末期,如何让每一位长者体面、有尊严地谢幕,如何让家属在沉痛中感受到抚慰与支持,是衡量城市文明温度与健康服务能力的核心标尺。”
在实操课堂上,授课老师正细致地讲解如何为卧床老人轻柔地翻身、变换卧姿,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另一边,学员们则围绕着一个人体模型,学习善后服务中的每一个操作细节,从面容的清洁到身体的安放,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对逝者的尊重。
课程内容远不止于此。培训精心设计了涵盖症状管理、舒适照护、心理支持、生命教育及哀伤辅导等一系列核心模块。这意味着,学员们不仅要学会专业的护理技能,更要成为能够洞察心灵、抚慰悲伤的“疗愈师”——既要疗愈患者身体的痛楚,也要疗愈患者与家属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和哀伤。
02
破解人才瓶颈,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如此系统、专业的安宁疗护培训得以落地,背后是上海开放大学多年来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深耕与担当。作为一所肩负着服务社会民生使命的高校,上海开放大学早已将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作为自己的核心工作之一。
“我们要做的是构建一个专业人才的‘蓄水池’,”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实上,在本次培训启动之前,上海开放大学已经做了大量铺垫工作。学校在2024年就率先发布了《老年安宁疗护护理员培训规范》等一系列养老服务领域的团体标准,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标准先行,体系支撑。依托多年积累,上海开放大学已累计培训各类养老从业人员超过10900人次。如今,安宁疗护被视为其构建的“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一举措不仅为全市,也为杨浦区这样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区,注入了宝贵的人才活水。据悉,上海开放大学计划在2025年全年,分批次为本市护理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500名安宁疗护专业人才。这股“新鲜血液”将直接充实到临终关怀服务的一线,为更多家庭带去专业的支持与慰藉。
一场培训,传递的是技能,守护的却是生命最后的尊严。
安宁疗护的推广,其意义早已超越了职业教育本身,它关乎着城市的人文关怀底色,也触及每一位市民的生命质量。当专业的护理人员能够帮助临终者控制疼痛、舒缓不适;当受过训练的疗护师能够引导家庭成员坦然面对离别、处理哀伤;当整个社会都开始正视并尊重生命自然落幕的过程,这座城市无疑会变得更加成熟与包容。
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人才培养,这所坐落于杨浦的高校,正在为守护生命尊严、传递城市温情、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文字丨沈莹
图片丨沈莹
编辑丨文茜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