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X线、CT、磁共振、超声……不同部位适合哪种影像学检查?一次说清!丨健康总动员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7-01 08:04:4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家对体检也越来越重视

都希望通过先进的检查手段

把所有潜在的健康问题“一网打尽”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CT和磁共振(MRI)

让很多器官的检查都能轻松实现

体检的精准度提升了不止一点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

如何根据自身情况

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进行体检

既省钱又高效

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辐射

本期嘉宾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放射科主管技师 杨熙

(点击收听节目完整音频)

胸部检查:

选择X光平片还是CT?

胸部X光平片是常见的体检项目之一,它的优势在于辐射少、照一次不到0.1毫西弗,而且它价格低、速度快。打个比方,X光平片就是一束光,人体就像一个屋子,光从一面窗户照进去,把里面的桌子,椅子,柜子他们的影子投射到后面的墙面上,你根据这个重叠的影子去判断里面有什么,这就是X光平片。

CT成像也靠的是X光,但它相当于有好几束光,从屋子的四面都照进去。四面成像后你可以根据不同位置的影子判断出屋子里每样东西形态及具体位置关系,就比较准确

所以X光平片辐射少、价格低、速度快,适合35岁以下的年轻人或入职体检,能很快地鉴别较明显的病变,但对早期肺癌的筛查效果就很有限了,因为它的图像是相互重叠的,所以很难发现较小的病灶。

如果您已经35岁以上,特别是有吸烟或者肺癌家族史,那么低剂量的胸部CT会是更好的选择。低剂量胸部CT虽然辐射剂量比X平片稍高一些,但也是在安全范围之内的,做一次大约为1—2mSv(毫西弗),相当于坐几次往返美洲航班所接受到的辐射量。它的成像效果能清晰显示肺部的复杂结构,目前是肺癌早期筛查最有效的手段。

上腹部检查:

选择B超,CT,还是MRI?

B超是筛查肝癌、胆囊疾病的首选,无辐射、无创、价格便宜。但它有个缺点,就是对于胰腺、胆管这些深部器官的检查效果非常有限。

如果有条件,腹部CT是更好的选择,它能清晰显示腹部各个器官的病变,尤其是胰腺、肾脏等深部器官。虽然CT有一定的辐射量,但对于早期发现以上器官的病变,它的优势是非常大的;所以如果年龄较大,建议选择CT检查。

MRI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内氢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现象来成像的。它检查时间较长,做一个腹部检查平均需要10分钟左右,价格也较高。但与CT和X线不同,MRI没有电离辐射,对身体没有伤害,而且图像清晰,在早期发现病变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非常适用于检查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器官。

所以,综合来看,上腹部体检,MRI检查是最佳选择。如果年龄较轻,发病概率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B超;如果年龄较大,尽量选择磁共振或CT。

胃肠道检查:

胃肠镜是“金标准”

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较高,早期发现非常关键,但普通的影像学检查如CT、B超及MRI很难筛查出早期的病变。胃肠镜检查是目前最直观、最有效的筛查手段,同时也没有辐射。它不仅能直接观察胃壁和肠壁的病变,还能在发现异常时进行活检,准确判断病变性质。

虽然胃肠镜检查的准备工作有点让人“不舒服”,但为了早期发现胃癌、肠癌,这点“小痛苦”还是值得的。

所以40岁以上人员,特别是有家族史的,建议体检的项目里最好有胃肠镜检查。

乳腺检查:

选择B超,钼靶,还是MRI?

对于40岁以下的女性,乳腺B超是首选。无创、无痛、没有辐射,特别适合致密型乳腺的女性。B超在筛查乳腺结节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乳腺钼靶,它也是X光成像的一种,利用的是软射线,做起来有一点不适,因为它会轻微压迫乳房,所以选择它需要一点点勇气。不过,钼靶是捕捉微小钙化的“高手”,特别适合50岁以上的女性或乳腺腺体较少的女性。

而乳腺磁共振那可以说是乳腺检查中的“顶配”了,它无辐射,能显示上千幅图像,对病变的评估非常细致。不过,它价格较高,检查时间较长,做一次乳腺项目大约30分钟,机器内噪音也很大,人趴在里面不能动,体验感不是很好,所以一般推荐给有乳腺癌家族史或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的高危人群。

妇科检查:B超是首选

妇科检查主要关注卵巢和子宫的健康。由于卵巢是性腺器官,尽量避免辐射,所以体检的话B超是最佳选择。它能清晰显示卵巢和子宫的病变,且无创、无辐射。当然磁共振也是很好的备选,同样没有辐射,只是性价比没有B超高。

心脏及冠状动脉检查:

选择B超还是CT造影?

心脏B超可清晰显示心脏结构,如心房、心室大小,心脏瓣膜开闭情况,能评估心脏功能,检测血流速度和方向等等。它无创、无辐射,检查时间短,比较适合常规体检及心脏病初步筛查。

而CT造影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情况,判断血管狭窄程度,适用于筛查冠心病等血管病变。虽然有辐射,但它比较适用于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或疑似冠心病的患者。

若需检查心脏结构、功能和瓣膜情况,可先选心脏B超。若有血管疾病的高发因素,需要重点排查冠心病或评估冠状动脉血管情况,那么CT造影是更优选择。

头颈血管病变:

选择B超,MRA,还是CTA?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斑块问题越来越常见。颈部血管B超是筛查颈动脉斑块的首选方法,无创、无辐射、经济实惠,只是对深部血管及某些复杂病变显示有限。

颅内动脉瘤虽然发病率低,但一旦破裂,后果非常严重。如果排查,MRA即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一定优势,而且没有辐射,不用打对比剂,但是它对部分小血管分支显示欠佳,并且对血管的狭窄程度评估欠精准。

CTA(CT血管造影)能更清晰地显示血管细节,适合进一步明确病变。

它成像快、空间分辨率高,对血管狭窄、动脉瘤等评估更准确,但它有一定辐射,而且需注射对比剂,有极小概率的过敏风险。

总之,体检时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既要考虑疾病的发病率及早期发现,也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CT辐射。希望本期节目能让大家对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有更清晰地了解和认识,不再盲目选择“全身CT”或“最贵的检查”。体检是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让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让体检更加安全、有效。

记者:汪婷婷 刘帆
部分图片由AI生成
编辑:陈怡婷
初审:陈依婷
复审:何婷婷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