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文章详情

【病案现场】不抛弃,不放弃--血管通路支架守护透析患者的生命通道

转自: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2025-06-30 19:26:39

82岁的李阿婆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已有2年多,左前臂那条微微隆起的血管是她与死神抗争的"生命线"。这条自体动静脉内瘘每年要历经300-400余次穿刺,虽然已经尽心保护以及反复的介入维护,却在最近再次发出危险信号:熟悉的血管震颤突然减弱。超声检查显示,吻合口流出道内膜增生狭窄导致血管仅剩1mm左右,而内瘘血流量也降至143ml/min——这仅为正常标准值的不到1/3(见图1-2)。更严峻的是,过去半年两次球囊扩张,最近一次腔内介入治疗仅维持了2-3个月的通畅期,阿婆上肢可供选择的浅静脉资源几近枯竭。

"如果这次保不住,就只能用中心静脉导管,但感染和血栓风险也会增加。"主治医师的这句话,让李阿婆及家属布满皱纹的手微微颤抖。由于脑梗后遗症,她的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如果另外一侧再建立新通路,则会影响日常的生活,这场血管保卫战已无退路。

(图1:红色箭头标识为狭窄段血管)

(图2:术前动静脉内瘘流量监测,这是血管通路评估专项内容)

破局:毫米级精准作战

面对顽固性内膜增生导致的血管狭窄,医护团队启动了多次讨论及评估。反复超声检查可见,桡动脉-头静脉动静脉内瘘流出道呈现出典型的内膜增生样狭窄,流量无法维持日常血透(见图1-2),此外桡动脉的钙化斑块也非常明显。为了维护这段最后的“生命线”,在余晨、张颖莹的带领下科室血管通路小组进行讨论,在原有球囊扩张的治疗上,采用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的血管通路专用覆膜支架进行治疗。对于血管通路支架置入手术,由于手术病变部位非常接近吻合口,支架置入过深可能阻挡动脉血流,而置入过浅则可能无法完全覆盖病变段血管。

这次手术在充分讨论和预演后开始进行,由张昆副主任医师及李馨主治医师共同操作完成,覆膜支架通过8F鞘管精准释放至近吻合口,血管超声实时监测显示,支架完美展开定位,贴壁效果完美。术中检测及流量测定,原本细若游丝的血管瞬间充盈,血流量飙升至566ml/min(见图3-4)。

术后第二天,李阿婆就顺利进行了血液透析治疗。为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成果,王爱丽护士长带领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制定穿刺计划,标注支架区域,规划更多的穿刺部位,并安排了定期护理随访策略,继续为李阿婆的生命线保驾护航。

(图3:术中血管通路支架置入)

(图4:术后动静脉内瘘流量监测,这是血管通路评估专项内容)

新生:从数据到温度

为了提高血透室血管通路水平,近年来科室配备超声为每一位血透室患者进行血管通路筛查,多次派医生到国内高水平医院进修学习,积极开展多项新技术,手术量快速增长,还建立手术绿色通道,积极开展日间手术,减少了透析患者的导管使用和感染血栓风险,减轻了患者痛苦,血透室导管使用率低于10%,血透透析充分性较前也明显提高。在充分的评估手段下,血管通路组动静脉内瘘手术一期成熟率可达90%,介入手术成功率可达97%,6个月初级通畅率可达86%。

医学的温度与高度

同济医院肾脏内科血管通路组在余晨教授的带领下逐步发展,血管通路组立足从围手术期做起,秉持“早保护,早建瘘,早干预,早随访”的理念,从CKD慢病管理开始保护患者血管,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血管通路方案,开展血管通路维护绿色通道,建立医护协作血管通路小组,做到“医-护-患”一体共同保护血透生命线。

近年来,同济医院肾脏内血管通路水平不断进步,从普通内瘘、半永久导管到人工血管,再到经皮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以及感染、破溃、血管瘤等疑难手术逐步拓展,不仅覆盖本区域患者,也逐渐吸引更多外地患者前来就诊,为打响“同济肾科”的品牌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院肾脏内科血管通路组也积极提高行业影响力,作为上海市中青年血管通路沙龙“申命线”创始单位,广泛与国内同行进行交流,多次受邀授课分享手术经验,并参与血管通路相关专家共识的编写工作。

专 家 名 片

余 晨

同济医院首席专家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后)导师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中国康复医学会肾脏病康复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肾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分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肾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肾脏康复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肾脏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学会肾脏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肾病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急、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擅长各种急、慢性肾脏病一体化防治;擅长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尤其是膜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IgA肾病等。在急、危重症肾脏疾病的血液净化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慢性肾脏疾病的康复治疗。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省部级课题30余项,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SCI 62篇,包括肾脏专业顶级杂志JASN、Science-eletter等,>10分SCI 8篇,JCR 1区 12篇,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上海康复医学一等奖。主编/副主编出版著作6部,撰写专家共识8部,连续举办7届同济肾脏危重症论坛及血液净化治疗新进展,举办3届同济肾脏康复论坛,举办1届上海青年医师血管通路沙龙。

网上预约挂号

专 家 名 片

张颖莹

肾脏内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上海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中国生理协会肾脏病分会青年委员。

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先后赴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内布拉斯医学中心做访问学者。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上海市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临床擅长急慢性肾脏病诊断及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治疗)及继发性肾脏疾病(免疫相关性肾损伤、血液病导致肾损伤);血液透析及并发症治疗。

网上预约挂号

专 家 名 片

张 昆

肾脏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周五上午

擅长:各种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手术,介入技术治疗血管通路并发症,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综合管理;腹膜透析手术以及对腹膜透析中心的长程管理;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长期综合管理及肾脏康复具有一定经验。

学术任职:上海市康复医学会肾脏康复分专委会秘书;中国康复医学会肾脏病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超声介入专委会血管通路介入学组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肾脏病透析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中心静脉病变适宜技术推广组委员。

网上预约挂号

图文|肾脏内科

编辑|张鹰妮

责任编辑|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