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流传的一段关于上海野生动物园“大象被同类霸凌”的视频,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6月27日,记者走进上海野生动物园非洲象展区实地探访,并就相关问题采访专家。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教授田秀华表示,在动物行为学中,并不存在“霸凌”概念。
“丹妮”(左)和其它大象和谐相处。 上海野生动物园供图
上海野生动物园非洲象展区共有7头非洲象。园方负责人介绍,非洲象作为群居动物,在社群中有一定的等级地位之分。在日常饲养、繁殖过程中,它们为争夺领地和交配权,会展现出一定的争斗行为。非洲象发情期不固定,园区的这群非洲象正处于性成熟期,因此会出现争偶、占领领地等行为。网民所热议的争斗行为,都和上述因素有关。
据介绍,事发当日,保育员看到象群争斗,立刻大声叫唤制止,采取应急处理及时收回争斗中处于下风的“丹妮”,对“丹妮”进行了一系列健康评估,包括采血检测和行为状态观察等,均未发现异常。这两天,园方为展现“丹妮”的状态,专门开通了直播通道。
为了进一步加强非洲象精细化饲养管理,上海野生动物园采取了多项措施。保育员告诉记者,园方根据大象生理期情绪状况及社群行为规律,对非洲象的展示形式进行了合理调配,完善了非洲象社群饲养方案。通过动态调整展出个体,安全和谐地展示象群,以确保大象间和谐共处,避免出现激烈争斗行为。
此外,园方还持续开展非洲象丰容、正强化行为训练及健康评估工作,以保障象群的健康;继续做好象群行为数据收集、研究,为种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展区现场管理方面,园方加强了象群展示现场的监控,一旦发现异常行为征兆,将迅速采取干预措施,避免象群冲突升级。园方还对非洲象开展医疗行为训练,包括称重、采血检查等,旨在提高大象对医疗行为的适应性和配合度,确保在必要时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医疗干预。
园方还邀请了专家对非洲象展区环境进行了评估。田秀华实地勘查上海野生动物园后认为,非洲象展区符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5年5月1日实施执行的《野生动物保护繁育 象(GB/T 44736-2024)》国家标准,确保了展区设施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园区采用了大种群管理模式,注重社群丰容,满足了象群的社交需求和繁衍需求。
“连日来,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对上海野生动物园动物种群的热忱关爱,也听到了大家对改进园区管理,提升展示体验和加强动物科普等方面的各种好建议和意见。”园方负责人表示,未来,上海野生动物园将进一步通过科学饲养管理、开展正强化行为训练、专家指导以及未来展区扩建等措施来做好非洲象的迁地保护工作。园方将继续秉承科学规范的管理理念,不断优化和完善园区管理措施,为非洲象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感谢社会各界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关注,共同为野生动物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