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资企业纷纷“走出去”的背景下,出海人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近日,在临港新片区举行的中资企业“走出去”高端人才建设大会上,临港发布关于出海人才培养的“1个基地”“1个联盟”和“1系列培养项目”,聚焦破解中资企业出海人才瓶颈,系统输出全链路的高端出海人才解决方案,助力更多企业“走出去”。
构建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
据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25年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59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3%。2002年到2023年,对外投资流量年均增速达到22.1%,存量规模为2002年的65.7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日益澎湃。
然而,企业出海进程中,需直面目标市场的文化差异、政策法规、消费习惯等一系列挑战,从供应链搭建、渠道拓展到品牌营销,每个环节均依赖企业领军人的全球化战略视野及核心团队的实操能力支撑。从战略层面对出海人才布局不足,已成为推高试错成本、制约出海效率的核心因素。
针对此,大会现场重磅发布了关于出海人才培养的“1个基地”“1个联盟”和“1系列培养项目”。其中,“新片区出海人才培养基地”将落户在“上海金融服务业第三极”——临港新片区滴水湖金融湾涉外中心大楼,使这里成为高层次、复合型出海人才孵化高地。
“新片区出海人才合作伙伴联盟”由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与20家知名学府和服务机构共同成立,聚焦产学研资源整合与生态共建,推动国际化人才供给与企业出海需求的精准匹配。
其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国雷恩商学院,盈科律师事务所,开疆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等业内顶尖高校与机构共同启动“首期新片区出海高端人才培养项目”。
据介绍,课程覆盖全球化战略、资本布局、科技出海、涉外法律等全维度,集结院士、院长、行业专家等硬核师资,为出海企业提供从战略规划到执行落地的系统化知识体系与实践指导,全方位支持中资企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国发展实操能力的优秀人才。
美世咨询是当天参与联盟的服务机构之一,美世人才业务中国区资深合伙人、产品解决方案/市场拓展负责人何健说,当企业出海到一定阶段,需要出去的人才越来越多时,就会从个体上升到管理机制的问题。“这就涉及如何去打造一个全球的机制,包括组织、人才、文化三种体系的建设,有些走在比较前面的企业已经在找我们进行了解了。”他介绍。
构建出海人才培养生态基座
临港新片区依托其特有的制度创新优势以及标杆性公共服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实支撑。据了解,自揭牌以来,临港新片区截至目前已备案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项目450个,中方投资总额69.6亿美元。
于2024年6月设立的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在线下设立的全国首个专门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公共服务办事大厅,与线上构建的公众号、小程序、官方网站服务矩阵,为中资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跨境金融、涉外保险、法律、财税、境外投资备案等20个领域的专项服务。
据悉,该平台现已集聚专业服务机构近500家,对接国际组织50余家、服务千余家企业成功出海;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3个服务分站和联络处,将临港新片区的开放型制度优势、出海服务实力带到全国各地,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出海服务保障体系。
以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出海服务生态圈”不仅为企业提供出海专业服务、投融资对接、制度优势叠加等全方位支持,更通过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为出海人才培养引入国际化实践场景,形成“战略人才孵化-专业服务落地-海外业务拓展”的良性循环。
“我们在跟企业的对接中,能获得非常多的企业需求,就可以把这些需求反馈给合作的高校和专业服务机构,从而推出一些定制化课程,让有需求的企业人员获得系统和针对性的培训。”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首席事务官王莹说。
后续,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将持续深化与国内外顶尖高校、专业服务机构的战略合作,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出海痛点,推出系列化、定制化的出海培训课程,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助力中资企业高效实现全球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