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上午,彭一小区居民在外过渡三年零九个月后,静安区彭一小区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正式宣告圆满收官,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回搬时刻!在居民们热切的期盼中,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回搬仪式,静安区委书记钟晓咏,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翟磊,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张冰,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支卫清,静安区副区长杨毅,以及静安区各相关委办局领导出席仪式。
启动钥匙环节将现场仪式氛围推向高潮,随着三位领导与三位居民代表共同启动金钥匙,意味着彭一小区居民幸福之门正式开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回搬仪式
在参观完小区后,居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通透明亮干净整洁!从绿意盎然的绿化、干净整洁的小区道路、错落有致的新建居民楼,每一处都展现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充足的阳光洒进宽敞洁净的房间,与昔日厨卫合用、设施老旧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居民激动地说:“以前我们厨房间卫生间都是和邻居共用的,破屋烂瓦条件老差的,其他家情况都差不多,为了烧饭上厕所而吵架是常有的事,现在多亏了政府的成套改造,每一户都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了,再也不用排队抢了!我们这两千多户居民的好日子总算盼来了!”
彭一小区始建于1958年,位于共和新路以东,闻喜路以南,平顺路以西,场中路以北,属于北方集团直管公房,总建筑面积85930平方米,涉及居民2110户。彭一小区是上海典型的、同时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工人新村,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也经历了从“光荣”到“窘迫”的变迁。随着周边彭五、彭七、彭三等小区陆续完成成套改造,彭一小区成为彭浦新村最后一个成片不成套小区,小区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格外迫切。
彭一小区改造前照片
静安区房管局与彭浦新村街道自2005年起,始终将旧住房成套改造作为重中之重,在实践中探索出“改扩建”“加层扩建”“拆除重建”等多种模式。
改造后的彭五、彭七、彭三小区
彭一小区作为目前全市不成套拆除重建改造项目中建筑体量最大、涉及改造居民户数最多、情况最复杂、改造难度最高的不成套旧住房小区,小区改造涉及房型282种(其中租赁公房168种,产权房114种),经过区房管局、区规资局、彭浦新村街道及各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历经近一年的时间、20余稿的修改、40余次的开会研讨,最终设计方案才得以落地生根。项目于2019年5月正式启动,2020年10月1日该项目启动正式签约,并在签约首周达到了租赁房和产权房签约率全部突破99%的签约生效比例,2021年9月正式启动搬场,2021年12月开工,2024年9月启动居民选房工作。
彭一小区居民签约、生效仪式、搬场
改造后的彭一小区新建17幢8-19层多高层电梯住宅,配建公建居委、活动室及物业管理用房等及地下两层停车库,同时区域内还同步建设社区养老院、社区党群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社区体育中心等公建配套设施,全面打造成集政治引领、社区治理、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新地标。项目的建成,不仅彻底解决了原有居民的合用状况,更是全面提升了整个街区的环境品质和服务能级。
彭一小区改造后照片
在追求现代化舒适居住的同时,彭一小区的改造还特别注重“留文脉、保记忆”。今年3月份,80余棵承载着几代彭浦人情感、最高树龄超50年的老树,在经历迁移养护后,已安然迁回“新家”。5月份,见证上海解放历史的碉堡和记录工人新村变迁的纪念浮雕,也经过整体切割迁移、加固保护后回迁原址。不仅如此,街道还将通过社区微更新植入红色文化元素,让居民在崭新环境中依然能感受到彭浦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为确保回搬后集中装修期的秩序与环境,街道已于6月提前召开彭一小区装修管理培训会,通过街道城管执法人员、小区物业、设计单位专家联合讲解装修安全要点,并通过在入户门以及电梯轿厢张贴装修告示的形式与居民“约法三章”。
树木、碉堡、浮雕回迁仪式、装修培训
在彭一小区改造的过程中,区房管局始终站在改造攻坚的最前沿,切实履行牵头、统筹、保障、监督的核心职能,协调规划审批、土地供应、资金保障、施工组织、居民矛盾等各部门联动的难点。将人民群众需求作为改造方案的“第一标尺”,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目标,建立“三听三问”机制,即听居民诉求、听专家建议、听基层意见,问改造意愿、问功能短板、问长效管理。同时,针对项目审批复杂的问题,静安区还建立了“提前介入”机制。各审批部门主动跨前,在建筑方案阶段就提前指导、协调,给出解决方案,使得项目审批流程明显加快。
区房管局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居民诉求、房屋现状以及社区配套的需求,聚焦聚力、攻坚克难,加快推进不成套房屋改造工作,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让更多居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来源:静安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