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普陀 > 文章详情

“楼事楼议”添活力,普陀的他们携手扮靓家园

转自:上海普陀 2025-06-30 08:58:29

楼组建设是社区治理的基础性环节,更新楼内环境,挖掘楼栋特色,调动居民参与自治共治,形成比邻友好的氛围,都切切实实关乎着居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万里街道不断探索楼组建设,悉心办好“楼内事”,从最小处发力,凝聚更广大力量,不断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路径。

在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背景下,万里街道凯旋花园小区34、36号楼组以绿色文明楼组为目标,积极探索实践“楼事楼议”居民自治机制,激发居民主体意识,解决楼栋实际问题,提升社区文明水平,成功实现了楼组面貌的华丽蝶变,成为凯旋花园小区绿色文明风尚的新标杆。

从“难点”到“共识”的议事起点

34、36号是比邻而建、共用一个大型连廊的两幢居民楼。这里曾面临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楼栋大厅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挤占公共空间,影响通行与安全,经常会引发邻里摩擦;二是楼栋前空地绿化杂乱,缺乏规划与美感,未能满足居民的美好期待。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品质与邻里和谐。

党建引领“楼事楼议”,激发共治活力

凯旋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依托小区整体修缮契机,组织楼组居民通过议事渠道向居委会、物业反馈诉求,推动了对楼栋大厅的硬件升级(如增加座椅、宣传壁画等)以及在楼栋附近新建专门的停车、充电区域。

凯旋花园居民区党总支在小区修缮期间充分听取民意,对楼栋大厅进行了全面的硬件升级打造并在楼栋附近新建了邻里议事空间,在社区中划分非机动车停车专区,以及非机动车、机动车充电专区,引导居民将电动车、自行车停放到指定的位置。楼栋大厅的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楼道环境变得宽敞明亮。党总支在楼组建设的同时还为邻里间议事增加了空间,居民通过“楼事楼议”纷纷捐出书籍形成楼组读书角,供邻里间阅读使用。现在34与36号楼组间矛盾变少了,安全指数提升了,居民们在这里不仅能够休憩、聊天联络感情,还能为楼组的建设献计献策,大家共同享受着绿色文明楼组建设带来的和谐与舒适。

从“提议”到“行动”的自治实践

面对楼前环境空地杂乱的困扰,楼里老党员钱善建、包聿明、周云虎同志主动站了出来。他们不仅是行动的带头人,更是“楼事楼议”的核心组织者。当谈及小区名字“凯旋花园”时,他们心中萌生出一个美好的愿景:“我们楼栋门口也要建设得像花园一样,四季有花。”他们率先提出“将楼前空地变花园”的构想,并在居民中广泛宣传、征求意见,将个人愿景转化为楼组居民的共同期盼,成功凝聚了“美化家园、共建共享”的强烈共识。

之后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对楼栋门口原本杂乱的绿植区域进行合理规划。他们戴着老花镜,拿着纸笔,在楼前踱步丈量,精心设计着每一寸土地的用途,他们用心选择花卉、精心栽培,用花海装点社区的春夏秋冬。

这一番努力被楼栋居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楼组议事形成的共识迅速转化为集体行动。居民们纷纷响应,年轻人主动帮忙搬运重物、出力翻土;孩子们在老人指导下参与浇水;邻里间互相提醒规范停车、维护大厅整洁。楼前花园的建设和维护,成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实践课堂。这种老少齐心、共同呵护花园的场景,成为楼栋前一道温馨的风景线。这种居民自发的规划设计正是“楼事楼议”最生动的体现。

“楼事楼议”结出绿色文明硕果

文明素养显著提升。通过“楼事楼议”机制的深度运行,2幢楼栋大厅告别了乱停乱放。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共同议事、共同劳动的过程,加深了邻里间的了解与信任。公共空间使用产生的摩擦显著减少,楼组凝聚力显著增强。文明行为蔚然成风。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治能力在“楼事楼议”中得到充分锻炼。大家自觉维护大厅卫生秩序、爱护楼前花园的一草一木。

“楼事楼议”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和“决策者”,形成“我的楼组我做主”的良好氛围。大家以解决自己身边的“关键小事”为切入口,从非机动车乱停放、环境差等具体问题入手,议事议题接地气,居民参与意愿强,成效看得见摸得着。共同行动是巩固议事成果的纽带。将议事形成的共识转化为共同劳动、共同维护的具体行动,能有效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未来,万里街道将继续推进楼组“楼事楼议”机制,推广成功经验,让更多的楼组在居民自治的沃土上绽放文明之花,共同构建美好、和谐、幸福家园。

记者:普陀区融媒体中心万里分中心

编辑:尉澜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来自地球的钢琴诗-前传》普陀首演启幕

 普陀引入清扫机器人,提升公园环境品质

 普陀区国资系统“七一”主题座谈会激励党员干部集结攻坚

 童声讲述、国画体验......7月石泉活动精彩来袭→

 甘泉公园即将启动闭园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