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世纪阅读 > 文章详情

上图发布X世纪好书丨声动好书:陈凯为您朗读《文学里的草木芳菲》

转自:世纪阅读 2025-06-29 22:05:14

声动好书

上图发布X世纪好书

为进一步提升世纪出版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自2024年12月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携手上海图书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启为期一年的“世纪好书”精选书单发布活动。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朗朗动听”栏目,每月呈现一期“上图发布 X 世纪好书” 精选榜,用声音传递文学经典,传播优秀文化,持续为听众、读者开启一场场知识与文化的盛宴。

“世纪阅读”公众号从中精心筛选,今日特别为读者带来陈凯朗读的《文学里的草木芳菲》片段。在这里,原本静卧于书页间的文字,挣脱纸张的禁锢,化作灵动音符,于空气中自在流淌,邀您一同感受这份独特的阅读体验。

点击收听

《文学里的草木芳菲》片段

黄山绝壁松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竞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飙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人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绝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道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进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声音演绎

陈凯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新闻广播《990早新闻》播音员、主持人 。

  //  

相关荐读

《文学里的草木芳菲》

周益民 主编

吴海丽 编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该选题是系列选题“文学里的大自然”的分册之一,精选以植物为主题的中外名家选篇约45篇,既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家,也有享誉中外文学史的作品,搭配自然笔记,带领儿童一边感受名家的动人文笔,滋养文学性,一边借助文本学会观察自然,激发儿童探索自然的兴趣。《文学里的草木芳菲》分为五个主题和一个自然笔记单元,品种涉及花草树木、瓜果蔬苗,力求视野开拓,在阅读交流的助读系统设计和自然笔记的范例指导下,引导儿童观察并欣赏大自然中的草木芳菲,滋养文学心性,向儿童进行科学精神的传递。

丨作者简介丨

主编:周益民,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人教育”提名教师,澳门《中国语文》教材小学中段主编。著有《民间文学里的中国》《三十人行:给孩子的人文访谈录》《童年爱上一本书》《造梦课堂》等。

编著:吴海丽,中小学高级教师,2015年度中国网“中国好教师”,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南通市骨干教师,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著有《启发人性的教育:班本课程实践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