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东方教育时报 > 文章详情

毕业季 | 与机器人共舞,与革命先烈对话,上海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举行

转自:东方教育时报 2025-06-29 16:44:48

“转眼间,一切都已改变,新的起点新的世界就在眼前。”6月28日上午,上海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在宝山校区温暖举行,毕业生手握麦克风走上舞台,唱得心潮澎湃。学校领导成旦红、刘昌胜、段勇、周建军、胡大伟、聂清、王从春、于雪梅、张建华、苟燕楠、曹为民、曾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终身教授戴世强,上海大学1983届校友、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许杰出席典礼,2025届毕业生、在校师生、上大校友以及毕业生家长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奔赴这场毕业盛会。

教师、家长和毕业生代表携手带来合唱表演。歌曲《亲爱的你啊》《红日》《骄傲的少年》《我的祖国》等旋律接连唱响,机器人舞蹈惊艳亮相,青春的活力在歌声与机械律动中澎湃激昂。

“毕业是结束,也是开始。希望你们毕业后都一生顺遂,但人生难免波折,我想告诉大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年我从一名理科生变成文科生,起初很沮丧,没想到文科的美妙改变了我的一生。”上海大学1983届校友,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名誉馆长许杰深情分享了与文博考古事业的缘分和坚守,寄语毕业生们要学会珍惜人生的不同体验,磨难会砥砺心智,也会成就伟大人生;此外还要珍惜在校期间与同窗结下的真挚情谊,乐于助人,知行合一,用卓越成就为母校再添华彩。

校友代表许杰院士发言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最后能走多远,这是最关键的部分。”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丹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分享了“人生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一公式,当作毕业礼物送给毕业生们。“毕业后再也没人催你们交作业了,月租100、拎包入住的小屋也成了遥不可及的愿望。但请记住,无论你走多远,上海大学永远是你出发的地方。临别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师送上祝福,愿你们在人生的庭院里种下美好的愿望,倾注全部的热情,发挥天赋的能力,向着阳光奋力生长,收获繁花似锦,成就硕果累累。”

教师代表曾丹教授发言

大学教育给他们的成长带去怎样的影响?在由2025届学生拍摄制作的毕业纪念视频《答卷》中,多位毕业生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表示,“大学教会我知识落地才有力量,行动才能带来改变。最大的收获不是那些证书奖杯,而是在实践中以心系社会,志在利民的精神。 ”“大学教会我成大事贵在坚持。”“大学教会我解决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从保护水环境到人水共生,答案一直在路上,需要好奇,需要动手,更需要那份对绿水青山的责任感。”

毕业生代表汪芷萱、赵兴美、李博文、左维、王音典、安琳娜与革命先驱“刘华、何秉彝、杨之华”等数字人上演了一场跨越百年时空的青春对话,红色基因在两代上大人的铮铮誓言中赓续传承。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表彰他们在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勉励毕业生们在未来征途中勇攀高峰、再创辉煌。上海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副校长张建华宣读《上海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学位授予的决定》。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为毕业生代表拨穗正冠,并授予学位证书。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为毕业生代表赠送纪念品。

校长刘昌胜以“乘时向新 图南致远”为主题,向毕业生们深情寄语:

校长刘昌胜寄语

第一,做洞察时代的“解码者”。希望同学们深耕学与思,在持续学习中扩大知识的广度,在深入思考中提升辨识能力。把握变与恒,在识变、应变、求变中开拓新局,在恪守恒心、恒志中深化根基。识辨危与机,以辩证的眼光审视起伏,遭遇挫折时无须灰心气馁,春风得意时切勿忘形失蹄,得失泰然,宠辱不惊。

第二,做顺应时代的“行动派”。希望同学们循道而行,深刻理解并尊重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敏锐洞察锚定方向,乘时而行,知行合一,追求卓越。挺膺担当,秉持“自强不息,道济天下”的校训精神,胸怀理想、进德修业、安民厚生,利济天下。坚忍包容,学会和不同的声音共处,在追梦路上锤炼百折不挠的品质和包容万物的胸怀,以蓬勃朝气直面挑战,以坚韧毅力攻坚克难。

第三,做领航时代的“弄潮儿”。希望同学们择高处立,走出舒适区,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硬核实力,持续收获成功的喜悦。向深处探,以一种别人掘井七丈,我偏要再深凿两尺的倔强,去挖穿阻碍行业发展的顽石,去凿透滋养文明涌进的泉眼。往新处闯,去突破思维定式,开辟新航道,引领新发展,成为新技术的开拓者、新产业的缔造者和新文明的推动者。 刘昌胜校长最后勉励2025届毕业生,作为在伟大时代浪潮中淬炼成长的“强国一代”,同学们是民族复兴伟业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愿同学们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规律,“向新”而行,图南致远,引领时代发展。

毕业典礼现场

图片由学校提供

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号DFJYWX
分享: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