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大众点评“必吃榜”(以下简称:“必吃榜”)正式揭晓,144座城市及地区的3091家餐厅上榜,上海、北京、成都、重庆、深圳为上榜餐厅数TOP5城市。在杨浦,水丰路鸡蛋饼、道道鲜崇明私房菜、湘御原味湘菜、炙柒精致日料、重庆麻辣烫、安答龙虾共6家餐厅上榜。
在杨浦区长阳路一栋不起眼的大楼里,“湘御原味湘菜”凭借锅气十足的湘潭风味,首次登上2025年大众点评“必吃榜”。店主黄建成介绍,餐厅开了有11年,一开始在徐汇区康定路上,后几经搬迁,经历过关停,最终来到这里。一路波折,不变的是对湘潭本味的坚持。
“更烟火、更新鲜、更懂本地味”成为今年上榜餐厅的一大趋势。得益于“舌尖之旅”的推动,更多街头好味走出巷尾,本地老店穿越时间周期。像湘御原味湘菜一样,榜单上近八成为烟火小店,超四成为10年以上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市井老店。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比较纯粹的湘潭菜。”黄建成告诉记者,为了还原家乡味道,腊肉、辣牛肉、腊肠、腊猪脚等关键原材料均从湘潭直供,“腊制品都是我委托湘潭乡下的老婆婆专门订制。而辣椒、丝瓜、茄子等对湘菜至关重要的食材,则通过生鲜快递每日送达。“辣椒必须从湘潭那边运过来,有时候比肉都贵。”他说,“因为小米辣椒是湘潭菜的灵魂。”
地道的食材之外,小店“湘潭原装”的厨师团队更是秘密武器。 据黄建成介绍,后厨团队清一色为湖南湘潭县“乡里师傅”。“都是我的老乡,我亲自请来的。为什么坚持用湘潭师傅,因为他们对湘菜有感情。只有有感情,做菜才不会变味,靠直觉就能分辨味道是不是地道。”
黄建成认为,烹饪就是要讲究食材本真与现做工艺,出品即使慢一点,也要力求地道。以招牌菜辣椒炒肉为例,必须使用湘潭辣椒和湖南浏阳豆豉;香菜牛肉则选用当天新鲜黄牛肉现切,拒绝嫩肉粉,追求天然嚼劲;腊排骨为限量供应,由湘潭当地的乡民以慢火熏制十多天制成,再空运到上海。一道“老家臭干子”更是纯手工土法制作——利用雪融水加入香菇干、黄豆腌制香干20天发酵而成。
这家深藏写字楼里的湘潭现炒“苍蝇馆子”,如今已成为周边“大厂”打工人的工作食堂。“因为我们周边有不少互联网企业,所以工作日午市以周边员工为主,而到了周末或晚市,也有更远从上海青浦、奉贤乃至无锡专程赶来的湘菜爱好者专。”黄建成说。对于首次上榜,黄建成感到“有点意外”。“是微信上的老顾客告诉我才知道的,惊喜之外,第一感觉是这个榜单确实挺公正的,因为我没有花一点功夫,只做好自己的事。”黄建成透露,上榜后客流有所增长,为了更好迎接更多客人,小店团队也准备进一步优化店面环境。
“最动人的美食故事藏在升腾的烟火气里,最值得信赖的推荐,来自上亿食客的真实体验。”美团高级副总裁李树斌介绍,过去一年,平台累计有3.63亿条真实评价,帮助数亿人次找到心仪的美食和目的地。由算法工程师、数据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组成的评选团队,每年综合五大维度,历经六个月的建模分析、公信力核查、入围公示以及机构公证推出“必吃榜”,对诱导好评等干扰评价秩序行为零容忍。以2025年榜单为例,过去一年,平台美食商户真实评价规模同比增幅近六成。评选团队基于3.63亿条评价,从600多万商户中遴选出3091家餐厅。在“公信力核查”阶段,就有近三成商户因不满足“评价真实可信”失去资格。
除了链接市井风味与更多用户,“必吃榜”更以美食为支点,撬动消费扩容、文化传承与创新。据悉,今年7月,大众点评还将启动第三届“必吃节”,投入亿万级营销资源,覆盖所有发榜城市,推动榜单荣誉转化为城市消费新动能。
↓向下滑动查看榜单↓
文字 |毛信慧
图片 | 毛信慧
编辑 |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