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洋地壳?最直观的标志就是水深的指标,只要水深达到4000米以上,基本上就可以肯定它是大洋地壳,因为大陆不会下沉到4000米的水深处。之所以大陆明显比洋底高,就在于质轻而且会浮起来。而我们说的淹没在海水之下的西兰大陆,实际上是一大片海底高地,海洋地质学家称之为洋底高原。 所有的大洋地壳都诞生于大洋裂谷,这里是板块的分裂边界。地幔玄武岩浆沿着裂口上升,冷却凝结成为新的洋壳,原先已经形成的洋壳向两侧扩张开移。所以洋壳的组成颜色比较单一,主要是玄武岩成分,而且老的洋壳不断沿着大洋边缘的海沟冲返回到地球的内部。在大洋的边缘五六千米深的洋底向下弯曲俯冲,就形成了七八千米乃至上万米深的海沟。 大洋边缘之所以有很深的海沟,正是大洋板块在那里俯冲下弯返回地球内部的结果。由于大洋地壳一边在形成一边在消亡,不断更新,所以年龄比较年轻,不超过2亿年,而最老的大陆地壳的年龄可以达到40亿年。 大陆地壳一旦形成,质轻而浮起,不可能像大洋板块那样俯冲向前返回地球内部。大陆随着板块在地球表面飘来飘去,成为地球上永不沉没的诺亚方舟,大陆地壳不仅年代悠久古老,组成颜色也复杂多样。 海陆之间的相互转化,可能是海平面升降的结果,也可能由地球运动所造成。水动和地动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沧海桑田的变化,演化出诸如亚特兰蒂斯大陆消失、西兰大陆沉没之类惊心动魄的事件。
非洲的豹和中国的豹是同一个物种,有时在中文中被称为金钱豹。但是非洲还有另外一种动物长得很像豹,它的英文名字却完全不一样,那就是猎豹。中文命名时都用了“豹”,是因为它们长得有点像,但从亲缘关系上讲,它们只是近亲。猎豹是短跑冠军,它的主要捕食方式是短距离奔跑、捕杀;而豹无论在非洲还是在中国或者亚欧大陆的其他地方,主要是以伏击的方式捕食。因此,这两种动物只是身上的毛皮长得有点相似,捕猎技巧和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
猎豹虽擅长短跑,却不能保持同样的速度长跑。它的身体结构、高度是适应于短跑的,特别是腿部,小腿比较长,每一步都可以迈得很大,整个身体成流线型。由于身形消瘦,每一步都能够快速地让整个身体张开得很大。在高速运动的情况下,动物身体的体温会上升,如果猎豹奔跑的时间超过一定的时限,体温上升得太高,就不能快速奔跑了。
每种动物的体型和生存方式都是相互适应的,捕猎方式也与身体结构相适应。大自然赋予了猎豹短跑捕猎的方式,而豹虽然短跑能力不强,但是隐蔽性、爆发力特别强,这是豹的生存方式,也是自然的不同选择。
大家可能都见过鹦鹉的表演,机灵的样子很惹人喜爱。鹦鹉明明是一种鸟,它怎么会使用人类的语言,甚至将音色模仿得惟妙惟肖呢?
鹦鹉不仅拥有漂亮的羽毛,还有聪明的头脑,能和人说话,是人见人爱的鸟类动物。不论是在电视中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鹦鹉学说人话,那么鹦鹉学舌的秘密在哪里呢?
鹦鹉是少有的几种可以模仿语言等的特殊鸟类。鹦鹉发出声音,实际上是其在群体中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鹦鹉学人说话其实是一种鸟类的效鸣行为,即仿效鸣声。在同种鸟之间互相交流时,需要依靠鸣唱声来吸引配偶,通过效鸣来增强自身强势,吸引异性。由于鹦鹉可以发出较之其他鸟类更低频的声音,因此也更接近于人的声音,显得特别逼真。
鹦鹉学舌,并非都是悦耳动听的,关键在于所模仿的对象。在学习一些婉转悠扬的鸟叫声时,声音就可能比较好听;如果模仿的是杂七杂八的吵闹声,鹦鹉也会发出难听的叫声。此外,大部分鹦鹉学习声音并不知其意,只是当成声音进行简单的模仿,但少数鹦鹉可以懂得简单人语的具体含义。
整理:公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