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走基层丨法律援助筑盾护航,创新服务守护民生权益

转自:上海黄浦 2025-06-28 18:20:19

6月27日上午9点,黄浦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法律援助窗口已迎来首批咨询群众。在妇女维权咨询窗口前,一位中年女士正与值班律师低声交谈,手中攥着皱巴巴的离婚协议书;而隔壁窗口,外卖小哥则在律师身边,翻看着劳动合同法……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2024年数据显示,黄浦区法律援助中心法律咨询窗口年接待量达7958人次,较2023年增长16%。通过分时段开设劳动仲裁、妇女维权、涉老案件专题咨询、资深律师接待等五类特色窗口,实现咨询服务的精准化供给。

热线背后:看不见的网络守护

“您好,这里是上海12348,请问有什么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在热线接听室内,电话铃声不断,接线律师一边专注倾听,一边快速记录着来电信息,为每一位寻求法律帮助的群众提供专业指引。

自2022年黄浦区法律援助中心与两家律所合作开通双线路接答服务以来,极大地提升了热线的接听能力与服务效率。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热线接答量呈稳步上升态势:2024年更是达到27664人次,较上年增长4.6%,充分彰显了群众对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的信任与依赖。

在此基础上,区法援中心建立了“双所轮值+全流程质检”机制。“双所轮值”模式下,两家律所的律师轮流值班接听热线,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为群众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法律解答。同时,“全流程质检”机制为服务质量保驾护航。法援中心严格落实《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服务规范》,每日对若干名接答律师的接答录音进行抽查,确保每月对每名接答律师实现监督全覆盖。抽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对照第三方评估标准,认真制作台账,详细记录接答情况。一旦发现接答内容不符合规范、可能降低咨询人满意度的律师,会及时进行提醒并责令改正。得益于这一机制的有效运行,2024年质检数据显示,接答规范率大幅提升至98.7%,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案件办理:法治温度的传递

在法律援助案件受理窗口,外来务工人员周某某的案件正在办理。去年,她在送餐途中遭遇交通事故,腰部受伤后因经济困难无力维权。法律援助中心当即指派徐健律师承办此案。

“周女士,鉴定费不用您出,您的案子可以‘免申即享’。”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徐律师耐心陪同着周某某完成各项检查。鉴定结果显示其腰椎损伤与事故存在因果关系,最终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偿20427.11元。

这样的案例在黄浦区并非孤例。2024年,该中心办理民事法律援助案件190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175件,同比增长33.2%。在刑事辩护全覆盖工作中,新招募的30名刑事法律援助律师充实了团队力量。

质量监管:动态评估的智慧

在区法援中心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叠厚厚的卷宗,这是专家律师评审团对2025年第二季度结案卷宗抽查的结果。“这份劳动争议案件的谈话笔录完整规范,代理意见充分结合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被办案机关采纳,建议作为优秀案例推广。”在其中的一份评估表上,评审团成员臧律师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自2025年建立“动态评估与专家评审双驱动”机制以来,法援中心每季度开展专家抽查评估,构建起“中心监督+庭审旁听+办案机关评价+受援人回访”的全流程监督体系。在全市案件质量评估中,黄浦区连续两年位列前茅。

宣传创新:法治声音的传播

“李大爷,您别着急,我给您详细讲讲这个法律问题。”在社区的法律咨询活动现场,一位法律援助律师正耐心地为老人解答疑问。这样的场景在每年学雷锋纪念日、妇女节、助残日、儿童节、敬老月等各时间点不断上演。法律援助律师们走进社区、楼宇、学校为特定群体提供贴心的法律服务。

据统计,区法律援助中心精心组织或鼓励、支持法律援助律师参与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宣传活动,并专门组建了法律援助法宣讲团,开展法律援助法学习宣传活动二十余场。

此外,法律援助中心还与宝山监狱通力合作,打造“法援送法助回归”品牌项目。定期走进大墙为服刑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治讲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能让服刑人员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法律的温暖,引导他们积极改造。”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表示,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法宣工作正以“案例+信息+活动”三位一体的模式,不断拓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让法律援助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为广大群众撑起一片法治的蓝天。

从咨询窗口的温暖对话,到热线背后的严谨质检;从案件办理的法治温度,到质量监管的创新智慧;从宣传创新的生动实践,到专家评审的权威保障,黄浦区法律援助中心正以多维创新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法治尊严与民生权益。